南通港口作业史又谱下了新的篇章。前天晚上,荷兰籍“南斯赫弗”号半潜特种运输船在狼山锚地下潜装载5艘驳船后成功上浮,经过加固,该轮于当晚踏上了返航之旅——一次性装载5艘驳船,这意味着我市港口作业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据介绍,此次装载的5艘驳船被分为两组:一组由两艘驳船组成,每艘长度147.14米、重5081吨;另一组由三艘驳船组成,每艘长度为117米、重4441吨。由于“南斯赫弗”号轮装载甲板最短处长度仅119米、宽度仅40米,两组驳船经过并排平行连接后,长和宽都超过了装载甲板,超出船艉长度达15.14米,左右舷也分别超出甲板2.68米和2.66米。而且,两组驳船是通过软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在拖带和装载作业时稳固性较差。因此,这次下潜装载作业对精度的要求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此外,由于狼山锚地是外轮联检锚地,又是船舶过夜停泊锚地,“南斯赫弗”号轮的下潜装载作业对通航环境影响较大,在下沉、装载、起浮作业过程中,遇上急流极易发生险情。加上驳船体积大、自重大,一旦控位不准或指挥不协调,很容易发生碰撞,甚至引发沉船等恶性事故。

  为了保障装载作业能够顺利进行,事前,南通海事局组织专家对装载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了周密论证。在装载作业时,他们又运用先进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对作业水域进行重点监控,并派出海巡艇到现场维护。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