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有这样一句形象的顺口溜:“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黄牛用。”正是凭着这种“玩命”般的忘我工作,梅山保税港区继139天申报成功之后,快马加鞭推进开发建设,即将于今年6月底实现首期封关运作,创造了开发建设的又一个“梅山速度”。而这令人惊叹的“梅山速度”背后,体现出的是感人至深的“梅山精神”。

  两份病危通知也挡不住坚持工作的信念:苦干、实干的精神永远是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前不久,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伟的办公室里,记者发现了一双沾满了泥土的雨靴,紧挨着的是一把雨伞。他的同事告诉记者,雨鞋和雨伞陪伴它的主人在各个工地上度过了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节假日也同样如此。要想在办公室找到他不容易。作为今年梅山保税港区惟一一名受到表彰的市劳模,陈中伟却不愿意介绍自己,而是反复强调整个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于是,从他的口中记者了解到,郑碧娜,一位去年才来到梅山工作的年轻人,长时间夜以继日满负荷投入梅山电子口岸的研发工作中,终于在工作最紧张的4月初感染上急性喉炎病倒了,多日高烧不退,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先后开出病危通知书。然而病痛刚刚有所减轻,郑碧娜就坐在病床上用笔记本电脑开始了研发工作,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梅山保税港区商务中心是梅山岛的地标建筑,在建设工地不足30亩的土地上,在近500个日日夜夜里,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它建设成了一座美丽的大厦。项目总工程师刘永伦印象最深的是,在去年夏天施工最紧张的时候,大家都是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七姓围涂工程项目副总指挥赵贤群还清楚地记得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幕:由于土工布铺设和碎石抛洒完全在水下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为了准确了解水下土工布铺设、碎石平整度以及是否有漏抛现象,工程总指挥刘亚飞带领施工人员穿上胶鞋,光着膀子下到冰冷海水里。从抛下第一方碎石开始,到整个平整过程结束,前后大约经历了5个月时间。施工人员们硬是用脚底板把万米海塘实地踩踏了一遍。不少人的腿脚多次被石片划伤,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纪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梅山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集装箱码头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了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创造一个个“梅山速度”,是因为有了全体建设者们苦干、实干精神的强大支撑。

  严把施工质量,抢抓施工进度,在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中展示出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指着已建成的梅山大桥,王纪拉的话语间充满了自豪:在大桥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大小安全事故。其实,从梅山保税港区开始建设的第一天起,建设者们在每一个工程、每一件工作中都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

  梅山集装箱码头区域属于滨海淤积平原,淤泥质土体,淤泥层深达40多米。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难度非常大。建设者们多次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并在小区域进行反复试验,最终选择了强排水浅层处理方案。经试验验证,堆场地基处理方案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但缩短了4至5个月的工期,同时还减少了上千万元的投资。

  在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还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保护生态环境,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码头。有关负责人许晨告诉记者,集装箱码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对集装箱码头平面布局方案的多次优化,使平面布局日趋合理,土地资源利用率比普通集装箱码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为了减少柴油机械带来的废气、噪音污染,集装箱码头全部采用电动龙门吊。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