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荡漾着碧蓝海水的青岛南翼,有一个百年小渔村:董家口。仅仅500多天的时间,这个当年平静的小渔村,就已经被勾画出国内第一深水大港的雏形——董家口港。截至目前,董家口港区入驻项目总投资超过400多亿元,今年底,40万吨超大型矿石码头和3.5+5万吨通用码头将简易投产,港区将提前2-3年实现开港。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柱

  青岛是一个海湾型滨海城市,建制一百多年来一直将胶州湾作为赖以发展的 “母亲湾”,目前湾内开发利用与产业集聚已达到饱和状态,面临着发展空间拓展难题。特别是原油、成品油码头,铁矿石、煤炭码头,集装箱码头等混杂分布在湾内,影响了青岛港口向更高层次发展。

  基于此,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建设青岛港口 “一湾两翼”的南翼——董家口港区的重大决策。2009年3月,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港区规划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55平方公里,码头岸线约35.7公里,规划设计泊位数112个,年吞吐量3.7亿吨。作为青岛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家口港被正式纳入了国家港口发展战略布局,突破了青岛市港口百年来胶州湾内发展的历史。

  董家口港区通过参与青岛港口间的分工协作,将实现胶州湾内货种的有序转移,建成以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前湾港区将逐步发展成为集装箱专业港区,形成“湾内完善、湾外发展、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格局。

  同时,为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港区规划了超大型矿石泊位和超大型油品泊位, 可以满足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船和45万吨级油船靠泊,今年年底建成的国内首个超大型矿石泊位,可以吸引大宗货物在此中转。

  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意味着青岛港口将形成世界第一的1.18亿吨矿石通过能力、全球领先的4000万集装箱吞吐能力、全国第一的原油吞吐能力,承担起国内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的使命,增强对山东乃至全国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柱。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