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湾”向“圈”,浙江省三门、宁海、象山三县携手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努力探索县域经济向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路径———

  “如果合作成功,三门湾地区将是浙江省区域合作的示范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带与都市经济带的跨越发展地区,甚至可以为全国县域经济走向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成功模式。”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三门湾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邵波以专家的视角,阐述了他眼中的三门湾。

  三门湾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环杭州湾产业带与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的交汇点,也是长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融区域。这里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是浙江沿海“三湾一港”中的重要一湾,有着“金银滩”的美誉。

  优势尽管明显,但劣势同样不容忽视。据悉,三门湾地区包括台州的三门、宁波的宁海和象山三县,2008年三县人均GDP约为3.24万元,比当年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少了近1万元,在浙江沿海的三个“湾”中,三门湾地区是最落后的一个。

  “在区域一体化加快发展的今天,三门湾要想谋求跨越式的发展,必须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邵波表示,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构建,将是三门湾区域实现跨越发展的一次机遇。

  蓄势待发的“三门湾次经济圈”

  所谓“三门湾次经济圈”,是指在宁波都市经济圈与台州都市经济区之间形成的、具有快速成长性的经济区域,核心范围涉及三门、宁海、象山三县的50个乡镇,陆地面积33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040平方公里。

  “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推动县域向区域发展跨越,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台州市三门县县委书记李浩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告诉记者,立足浙江看三门湾,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目前已成为省级发展战略,作为产业节点与交通枢纽,三门湾的区域发展关联度不断增加,“洼地”效应也在不断增强。

  事实上,宁波都市经济圈与台州都市经济区的发展都需要谋求新的空间———随着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其对周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正不断增强,三门湾在土地与港口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宁波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储备地;从台州都市区的角度看,推进三门湾建设将为台州发展注入更多“海”的要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高地。

  据悉,三门湾三县共同拥有得天独厚的电力、土地、港口、航道、海岛等资源,这里的岸线资源占到浙江省的19%,优良的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多个3.5万吨级以上的码头;这里还拥有类型齐全的能源资源,已建、在建和规划的电力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在全国众多港湾中极其少见。

  此外,三门湾三县经济规模总量虽然不大,但橡胶、船舶、机电、汽车等一些支柱产业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其中船舶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整个区域内造船产能如果全部投产,将形成600多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打造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显然,‘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提出,正是立足于毗邻区域的资源禀赋,顺应各县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强烈合作的需求,是三门、宁海、象山三地区域共赢之举。”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表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对于推进产业带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特别是在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方面意义重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