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企“物流热”愈演愈烈。不过,在一片热潮和喧嚣中却隐藏着许多发展误区。

    利润下滑钢企兴起物流热。

    近年来,随着钢铁产业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为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

    近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中国钢铁业正在陷入一个“微利”的状态。

    随着钢铁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变,市场扩张空间的日渐缩小,钢铁业将面临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型,钢铁物流将成为钢铁业的新利润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说,钢铁消费预计在“十二五”末期将达到7~8亿吨接近饱和,届时,钢铁产业将出现扩张速度逐渐放缓的情况。面对市场发展格局的变化,作为钢铁业新利润源的钢铁物流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通过提升钢铁业物流配送水平实现钢铁业的精细化生产,同时还将通过减少流通环节来降低成本,为钢铁业带来巨大的附加值。

    与此同时,各大钢企在物流领域正在大展拳脚。除宝钢之外,首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也已经进军物流产业。

    各大钢厂在各自的“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物流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其中最显著的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十二五期间总投资规模达300亿元的钢铁大物流项目,今年年初也已经启动,物流项目投资规模位居各大钢厂前列。“十二五”期间,永钢集团也将投资20亿元打造物流项目。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喜民认为,我国钢铁企业正在逐渐改变“只重视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不重视现代物流”的状况。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举动主要体现:优化自身内部生产物流,延伸产业链或建立流通加工体系,投资物流项目甚至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等方面。前两种均着眼于自身建设,而后一种则意味着跨界发展。

    物流急需一体化运作

    虽然国内钢企发展现代物流的热忱高涨,但却存在许多误区。

    其中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钢企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专家建议,相比投资物流项目这样的跨界发展行为,国内钢企不如扎扎实实的围绕生产主业,优化自身的内部物流,从而提高整体效益。“我国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环节往往被分隔在各部门,企业各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只单纯降低一个部门的物流成本,没有计算整个供应链上的总成本,反而导致整个供应链条上成本很高。”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告诉本报记者说。

    他举例说,比如钢厂采购部门若想降低采购成本,就会加大采购规模,仓储成本必然会提高,流动资金也会减少;各地销售部都想增加自己区域内的库存,以备补货,同样会增大仓储成本。因此,物流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国内钢企对自身的内部物流进行统筹一体化管理,亟待提上日程。

    对于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营,龙头钢企宝钢无论在理念还是在行动上,都先人一步。据宝钢官方网站1月11日消息,1月份宝钢物流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宝钢宝山地区的物流一体化运营,首次在行业内真正开启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

    这是宝钢在多年前整合一钢运输公司和五钢物流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物流一体化运营平台和管理模式,最终将实行采购物流、工厂物流、销售物流的一体化运作。

    此外,莱钢也专门成立了“现代物流管理部”,河北钢铁集团物流公司也在孕育之中,这些企业均通过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将集团内部的物流整合和优化。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