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的“南方6号”停泊在海安新港码头。南都记者梁炜培摄

搁浅船舶已脱浅,乘客获赔200-500元,海事部门与船舶方对事故原因各执一词

琼州海峡客滚船搁浅追踪

南都讯前日下午在琼州海峡北部、广东徐闻县海安新港附近搁浅的客滚船“南方6号”,经近9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援,于前晚11点20分左右成功脱浅。昨日凌晨,搁浅船舶返回海安新港,被耽误行程的旅客和车主已分别乘坐其他客滚船前往海口。至昨日凌晨5时,所有乘客平安抵达海口。据“南方6号”负责人包先生称,“南方6号”的运营方徐闻海运公司已给予乘客每人200-500元的补偿。

据海事部门通报,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曾短暂影响琼州海峡航运。目前,海安新港出港航道已恢复正常。湛江海事部门称正在调查事故原因,初步怀疑与船舶操作不当有关,而船舶方则认为事故原因是港口航道太窄。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全潮通航能力仅为500吨级海轮的海安航道,目前已有数艘万吨级的客滚船运营,搁浅的“南方6号”也达到7000多吨级。而从2009年即通过评审的航道整治工程,迄今仍未见动工,航道部门主要仍是进行“维护性疏浚工程”。

2月8日下午1时25分左右,满载着778名旅客、86台汽车的“南方6号”驶出海安新港。按原计划,这艘船将在70分钟后抵达海南海口。驶出不久,在距码头约1海里处时,另一艘客滚船申请入港,“南方6号”进行避让,却因此偏离正常航道,突然搁浅。“南方6号”负责人包先生称,出事时所处海域的水深约为2.5米,而“南方6号”正常吃水深度为3.2-3.6米。由于事发时正值退潮,海水退得很快,“南方6号”很快就无法动弹。

分析

船舶吨位愈来愈大航道整治却一拖三年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汽车轮渡港口,海安港的港口通行能力似乎与其愈来愈重要的港口地位不相匹配。据海安航标与测绘所所长谢连强此前介绍,海安航道不仅湾口狭窄,而且潮汐复杂,更因为“滩多水浅航道窄”而难以航行。此次“南方6号”搁浅,据船舶方面称,正是在潮汐时避让轮船导致搁浅,几乎将这三项原因占齐了。

实际上,海安港和海安新港的航道改造工程,早在2009年即已通过专家评审,当时推荐的建设方案要将两条航道的通航能力提高一倍,即“按照全潮通航1000吨级客渡轮,乘潮通航1000吨级杂货船的双向航道标准设计”。2009年,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了第一次环评并进行公示,第二次环评方案也于2010年出台。当时计划“拟用2年时间完成工程疏浚和配套工程建设”,但实际上,据省航道局消息,直到2011年1月,进行的仍是“维护性疏浚工程”,通航能力依旧是“全潮通航500吨级海轮。”

但另一方面,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双泰19号”、“信海19号”等万吨级客滚船、“南方6号”等准万吨级客滚轮相继投入运营,这些吃水深、宽度大的船舶,对海安港和海安新港的通航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南方6号”上一位有20余年经验的老船员称,在码头附近水域出现这样的搁浅事故,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尽管海事部门还在调查事故的原因,但海安港的航道改造,显然不应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2008年8月30日也发生过两艘客滚船先后搁浅在正在疏浚的海安港航道的事故。粤西航道局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港口航道的日常维护正常,但显然已应付不了琼州海峡船运的需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