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业标准报2月28日报道,印度对中国采取了双重战略,部署陆军保卫北部陆地边境,同时部署海军扼守海上交通要道,对中国形成致命封锁。

印媒称,国防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对中国采取了双重战略:一方面部署陆军和空军保卫北部陆地边界,另一方面使用印度海军封锁印度洋中的中国商船和军用船只。印度的沿海机场(尤其是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靠近东南亚马六甲和其他海峡的地区以及西亚的霍尔木兹海峡等要地,可使印度海军对中国形成致命封锁。

印媒称,另据印度先锋报网站同日报道,为强化海上力量,印度正扩大其核潜艇编队。核潜艇的潜行时间可以超过三个月,而且不易被发现,这是因为其发动机只会产生最低限度的声信号,这样便不会被敌人的飞机和反潜探测船探测到。目前,印度政府已同意再建两艘“歼敌者”级核潜艇。对此,消息人士表示,考虑到中国日渐增强的海上实力以及除潜艇外还要建造两艘航母的计划,印度国防机构需要采取措施削弱中国的优势,使北京无法对新德里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再建两艘新型核潜艇不但会扩展印度海军的战略范围,而且还会促使印度进入由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和英国组成的顶级联盟——这五个国家都拥有精密的核潜艇。

印媒称,消息人士指出,在当前全球安全架构的大背景下,再建两艘“歼敌者”级核潜艇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人士指出,考虑到中国日渐增强的海上实力以及除潜艇外还要建造两艘航母的计划,印度国防机构需要采取措施削弱中国的优势,使北京无法对新德里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关于再建两艘新型核潜艇的这个新项目,消息人士介绍称,在设计“歼敌者”号核潜艇的过程中,印度方面已经获得了发展这种复杂机械所需的专门技术。不过,尽管三年前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公开了“歼敌者”号核潜艇的信息,但实际上新德里计划、设计并建造这艘潜艇的时间超过了15年,这一点突出了此类项目的复杂程度。

印媒称,除自主研制“歼敌者”级核潜艇之外,印度海军还已于今年1月接收了从俄罗斯租借的“猎豹”号核潜艇,并且将其改名为“查克拉”号。该潜艇将于今年3月底抵达印度。印度花费20亿美元,获得了这艘核潜艇的10年使用权。这是印度第二次租借俄罗斯潜艇,第一次发生在1980年,当时的租期也是10年。据消息人士透露,它将极大地帮助印度建造、运行并维持两艘新潜艇,避免出现此类项目经常遇到的延期和成本超支情况。不过,如果中国舰艇能够从北极绕道印度洋,那么其就能够突破印度的海上封锁,而目前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帽融化则有可能会为中国开辟这条新航线。2月27日,印度国防部长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海事研讨会中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说:“极地冰帽的融化会产生地质影响,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可航行’海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亚洲和印度洋地区,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咽喉要道’和‘重要海上交通线’的概念”。

印媒称,在过去六十多年中,北极冬季气温已经上升了7度以上,导致夏季较薄冰层更易融化。在2007年的异常暖夏中,北极冰帽减少了100万平方英里。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2007年进行的先进科学模拟预计,2013年夏季将会出现无冰北极。冰地融化正在打开两条北极海路:一条是从北西洋经加拿大北部岛屿与北太平洋相连的西北通道。2008年9月,MV Camilla Desgagnes成为首艘穿过西北通道的商船,船员报告称“没有看到一块冰”。另外一条与中国的关系更密切,即北海航道,这一航道从北大西洋,经俄罗斯到北太平洋,然后再到南海。这一通道不仅绕过了印度在印度洋设立的所有障碍,而且可缩短从北欧到日本的距离,约缩短40%以上,从21000公里缩短到仅12000公里。事实上,北极冰帽的融化正在使商业运输发生重大变革。全世界的航运公司已经建造了近500艘冰级船,另外还有更多正在定购当中。

印媒称,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罗伯特-韦德曾在2008年1月《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最近对与冰岛的关系很感兴趣,这一小岛位于北大西洋,地处战略位置,据悉可在未来地区航运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希望开始在北部运输集装箱,而且将冰岛的深海港口视为潜在港口基地。”事实上,中国已经认识到了商业运输替代路线的战略和军事优势。其已经成立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监督极地研究和探险活动。中国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岛维持有一个前哨——黄河站。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然后投资3100万元进行改造,使其适合极地航行。“雪龙”号已前往北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研究,最近一次是在去年。

印媒称,北极水域存在很大的主权宣称重叠和冲突,所以那里的军事存在正在增加。在联合国拒绝俄罗斯对北极近50万平方英里水域的主权宣称后,克里姆林宫派一艘核动力破冰舰和两艘潜艇在北极洋底插上了俄罗斯旗帜。数天后,俄罗斯派战略轰炸机编队飞往北冰洋上空,这是俄罗斯自冷战后首次做出这种举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