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1.8%。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下滑,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最高水平。受宏观经济影响,一季度港口运输生产开局良好,主要运输指标增速回落在预期之中,总体发展稳健。

沿海经济转型加快货物吞吐量减速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2.4亿吨,同比增长6.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5.8亿吨,同比增长8.1%;内河港口完成6.6亿吨,同比增长3.1%。

去年下半年,为了遏制物价总水平过快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适度收紧了货币投放量,其影响效应自去年第四季度后逐渐显现,并延续至今。全社会经济活跃程度减弱,特别是一些强周期性行业受到冲击,影响煤炭、原油、铁矿石、矿建材料等原材料需求,同时外贸集装箱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受此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去年9月达到15%的下半年峰值后持续下滑,进入2012年下降速度更为明显。今年1~2月增速已放缓至7%,3月份增速又降至5.5%,由于去年四五月份吞吐量均处当年的高位,接下来的几个月,港口吞吐量增速仍有继续下滑的可能。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港口吞吐量增速首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前两年,由于四万亿元投资刺激,大宗商品大幅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连续两年跑赢了GDP。经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沿海东部城市经济已具一定规模,实现更大增幅难度较大,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今年前3个月沪浙粤经济大减速,部分沿海城市工业增加值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工业活动活跃度减弱,导致港口前四大货种需求降温。1~2月份煤炭、原油、铁矿石、矿建材料吞吐量同比增长分别为7.8%、-6.3%、4.6%、5.1%,其中后三大货种增速均低于整体的平均水平,原油吞吐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外贸集装箱增速也仅为5.4%。上述权重货物的增速下滑,直接拖累了货物吞吐量整体水平。

分地区来看,受外贸大宗商品进口的拉动,沿海吞吐量增速超过平均水平,较内河加快了5个百分点,而内河受到内需下降影响较大,增长仅为3.1%,为近年来罕见。

一季度,部分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高位增长,业绩表现比较突出,其中,大连、营口、唐山、日照、连云港(5.12,0.00,0.00%)、北部湾、苏州、湖州等港口增速均超过10%。宁波-舟山港以1.8亿吨的吞吐量规模领先于全国其他港口。

国家对今年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由于当前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措施将尽快出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月份破万亿元的信贷投放量,大大超出了此前机构的普遍预期,将刺激大批基建工程和保障房建设,其积极效应将于半年后逐渐释放,再加上去年下半年港口吞吐量基数逐渐回落,港口运输生产增速下半年有望止跌回升,全年呈现前低后高格局。

大宗商品进口价跌量增外贸吞吐量较快增长

一季度,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7.3亿吨,同比增长12.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7亿吨,增长12.6%;内河港口完成0.6亿吨,同比增长12.8%。

尽管港口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但外贸货物吞吐量却异军突起,创下历史次高水平,增速也保持在两位数。1~2月份外贸吞吐量增速达到12%,3月份增速又加快到14.3%,增长态势好于预期。近段时期,发达国家经济不振,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一些资源国家开始向新兴国家倾销,国际铁矿石、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市场。海关数据显示,除原油外,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出现量增价跌的状况外,其他大宗商品价跌量增是一季度进口的主要特点。据海关统计,1~2月份我国进口煤合计完成4020万吨,增长51%。尽管国内煤炭价格连续4个月下滑,但国际价格也随同下滑,国际煤价的优势依旧存在,是煤炭进口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原油7061万吨,同比增长11.4%,与去年全年6%的平均增速相比几乎增长了一倍。虽然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但由于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对外原油依存度上升、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渐升温、中国石油(9.92,0.00,0.00%)战略储备紧迫性加重,以及通胀压力不减,令进口原油量大幅上升,但3月份环比已出现下滑,高价油对我国进口负面影响开始逐步显现。1~3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8762亿吨,同比增加6%,虽然增速不高,但月均超过6000万吨的进口规模已经不小,增速不高主要是去年的基数较大所致。

尽管中国经济在合理回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所降温,但价格因素永远是企业的着眼点,再加上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等有利因素,只要进口商品仍具一定价格优势,进口替代国内部分商品的大格局就不会改变,下半年,外贸货物吞吐量仍可保持高位增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