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记者从嘉兴市港务局了解到,今年,滨海新区计划再投14亿元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列入省厅计划为8.97亿元。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嘉兴港累计完成水运投资5.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40%。

据了解,今年初以来,市港务局立足嘉兴港实际,依托嘉兴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管理体制调整的新优势,狠抓水运建设投入,着力加快“大港口”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大配套”,积极构建港口对外合作“大格局”,持续发展港口“大物流”,港口生产、建设、对外合作及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期间,嘉兴港计划完成水运建设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外海生产性码头33个,新增年货物吞吐能力4800万吨;建设内河码头泊位42个,新增年货物吞吐能力2200万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海河联运、港产联动,建成码头泊位成百、吞吐量上亿的东方大港。

“今年滨海新区有12个项目计划建设,总投资达62亿元,将分别从外海码头、内河码头、港口配套设施、临港仓储等方面来推动港口发展。”市港务局规划建设处处长丁家红告诉记者,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和嘉兴港独山港区B23、B24号多用途码头工程已被列入省厅计划,是今年嘉兴港水运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总投资24.84亿元的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的正式开工建设,嘉兴港海河联运工程掀起了高潮。据悉,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3.5万吨级海运煤炭接卸泊位3个(水工结构按靠泊5万吨级船舶设计),内河500吨级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00吨级内河船舶设计)18个及相关配套设施,设计吞吐能力3100万吨/年,预计明年年底建成并试运行。

近年来,嘉兴港的煤炭需求量持续高速增长,据业内人士预测,长三角地区的煤炭需求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迫切需要建设一条煤炭便捷运输通道。“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形成年3000万吨的煤炭通过能力。”丁家红称,相比公路运输,水运具有成本低、运量大、污染少、效率高等优势,该项目既充分利用了独山港区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同时依托腹地发达的内河航运网,实现煤炭海河联运。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3.5万至5万吨级煤船可以候潮进港,由外海码头卸船机接卸后将煤炭输送至内河码头,直接装上内河船舶运往腹地用煤企业,实现海河“无缝运输”,并显著提高嘉兴港煤炭作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为构建浙北煤炭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除了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总投资8.35亿元的独山港B23、B24号多用途码头工程也被列入省厅计划,今年正式开工。该项目由独山港区与上港集团合作,将新建3.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5万吨级船舶设计)2个及后方陆域配套设施,设计吞吐能力为250万吨/年,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目前,项目外海码头及栈桥和陆域配套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完成码头及栈桥主体。

“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中转至杭嘉湖地区特别是嘉兴市的物资集疏运距离,同时带动发挥独山港区对洋山港的集装箱喂给功能,进一步提升嘉兴港现代化水平。”丁家红表示,独山港区B23、B24号多用途码头工程的建设是适应嘉兴港货物吞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也是发展临港工业的需要。“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水运业提供了大量货源,为港口加快建设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该项目的建设同时也为促进临港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快捷的物流平台。”

嘉兴港自建成投产后,就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公用码头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远远突破现有的乍浦港区公用码头一期、二期、三期泊位设计吞吐能力。而目前嘉兴港独山港区仅有一个粮食专用码头,不能满足独山港区后方各企业货物集疏运需要,因此,新建两个3.5万吨级的多用途码头以及后方陆域配套工程,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以适应腹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成品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