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广西考察工作时指出:“推动合作,要从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开始。”200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重视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

  紧接着,广西提出了打造“亿吨西江黄金水道”战略,提出5年投资700多亿元,把西江广西段年通货量由4200多万吨提升到亿吨的目标。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广西要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把发展西江经济带提高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视,犹如春风化雨,激起西江开放开发千重浪。贵港市正在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参与亿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迅速掀起西江经济带建设高潮,奋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贵港市委王可书记充满信心地说。

  从肩挑背扛的人工码头到现代化内河大港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贵港港仅有4个码头泊位和9个自然岸临时泊位,年通过能力50万吨,码头卸装也基本靠人力肩挑背扛,跑运输的船舶是水泥船为主。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贵港市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港口经济持续攀升,2000年突破500万吨,2003年突破1000万吨,2004年突破1500万吨,2005年突破2000万吨,2008年突破3000万吨,2011年突破4000万吨……

  十一五期间,贵港港得到提速发展。贵港至梧州航道通航等级由三级提升到二级,新增千吨级以上泊位21个。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使吞吐量从3000万吨提上到 40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年货物吞吐量、年造船能力、货运船舶运力均占广西内河的60%以上,粤港澳、西南进港货物年中转量已超过1000万吨,承担了贵州煤炭南运中转总量的80%,在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贵港水路运输的发展壮大除了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产业低廉的运输成本是贵港打造西江航道枢纽中心的重要原因。以贵港至广州运输为例,目前水路运价每吨公里约为0.04元,而铁路运价为水路的3倍,公路运价为水路的7倍。

  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码头是贵港港的另一优势。港口码头功能完善,各类装卸机械配套齐全,集装箱泊位配置了目前我国内河最先进的专业化起吊45吨的集装箱岸桥,是广西内河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之一。港口现有码头泊位142个,其中2000吨级13个,1000吨级泊位12个,年通过能力达3200万吨和 8万标准箱。跻身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十强和华南地区内河第一大港。

  从“一枝独秀”的制糖工业到“百花齐放”的沿江产业集群

  过去的贵港,制糖业是最大的工业支柱,曾经享有“中国糖王”、“甘蔗之都”的美誉,单一的工业结构长期制约着贵港工业的发展。

  国家对西江经济带的重视为贵港赢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贵港市围绕西江这条黄金腰带,大力发展沿江产业集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制糖、造纸、建材、电力、化工、饲料以及港口运输等支柱产业和以冶金、机械、食品、医药、服装、羽绒为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工业结构实现了从只有制糖工业的“一枝独秀”到 “百花齐放”的转变。

  贵港的工业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东部产业转移是“天时”,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及途经贵港的高铁、高速公路建设是“地利”,而“人和”则是贵港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看准这些优势条件。台泥、华润、中远、中海、中国外运、印尼爱凯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接踵而至、抢滩贵港。

  在大企业加快布局的同时,贵港的工业园区也成为中小企业的投资乐园。目前,贵港已建起江南工业园、西江产业园、台湾产业园、桂平长安工业园区、平南临江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优厚的政策条件吸引了大量企业、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如今贵港已成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广西台商最多、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工业立市”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工业实现总产值2003年—2011年年均增长26.37%;工业增加值2003年—2011年年均增长 21.18%。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21.65%提高到了2011年的38.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3年的107家扩大到 2011年的332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支柱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产品产量迅速增长。2011年发电量97.62亿千瓦时、饲料 90.11万吨、水泥1828.08万吨、生铁35.97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654.99%、224.37%、510.64%、66.14%。

  从农村版的小县城到现代化的特色园林港口城市

  如今的贵港,公园溪河蜿蜒,碧波荡漾;街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高楼林立,商业繁荣,车水马龙。变化令人刮目: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8.39 平方公里,是2003年的1.32倍。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139公顷,比2003年扩大了859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279公顷,比2003年扩大了863公顷;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8%。贵港真正成了宜业、宜游、宜商、宜学、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

  10年前,“弹丸之地”的贵港城区,没有几幢标志性建筑,惟一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一个大大的新世纪广场和市行政中心了。

  基础差但追求不低。贵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把城市发展科学定位为:建设桂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广西重要的现代化内河港口城市、富有南国特色的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于是,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规划研究院、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区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通过竞争择优,参与了贵港的城市规划设计,编制了《贵港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6-2015)》、《贵港市“十五”城镇发展规划》,以及城北片区、城西片区、江南片区等十多项片区规划。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2008年6月,贵港市又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在《贵港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示后,数千市民建言献策,提出修改意见200多条,使修编后的规划更体现民意:中心城区绿地更多,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更齐全,其中规划的公园就达到26个。“十一五”期间,贵港市舍得让出黄金地段,陆续启动、建成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改造东湖公园、马草江公园、南山公园、民族文化公园等民生项目。

  旧城改造更是倾注了贵港市领导的心血。他们积极探索新区和旧城区滚动发展的科学模式,引进巨资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其中东湖改造就是耀眼的亮点。

  贵港市东湖位于旧城区,因苏东坡题刻而得名。由于管理等方面原因,多年的垃圾污水和违章建筑,使清水出芙蓉的东湖美景不再,腥臭熏天。2007年,贵港市通过房地产开发等市场运作方式,引进实力雄厚的新疆广汇集团,对东湖进行全面改造,包括截污排水、湖底清淤、补水、园林景观游乐设施、护岸、道路及路灯等多项工程。

  环境愈美发展愈快。贵港市吸引13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驻,参与城市建设。众多档次高、功能完善、环境好的花园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很多居民从“竹筒楼”,喜气洋洋地搬进了小桥流水、水榭楼台的“花园洋房”。

  在“十一五”期间,贵港市投入4.4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7.9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020.7万元,674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也有了温馨的家园。

  随着房地产项目的带动,贵港市商贸服务业日渐繁荣,梦之岛、南宁百货、北京华联、深圳银座、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众多大型商贸企业相继进入,大润发、富安居也抛出“橄榄枝”;建材、汽车摩托车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建成。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97亿元,是2003年的3.48倍,年均增长 16.25%。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