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重新开港60周年 成世界等级最高的深水港
繁忙的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
讯 10月17日是天津港重新开港60周年。60年间,天津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由开港初期的74万吨,发展到去年的4.53亿吨,跻身世界第四位。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成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
天津港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以来形成港口,1860年对外开埠,成为通商口岸。解放以前,港口各种设施损坏严重,港口几乎瘫痪。新中国成立之后,1951年,中央政务院决定修建塘沽新港。港口工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圆满完成了第一期建港工程,使几乎淤死的港口重新焕发了生机。1952年10月17日,随着万吨巨轮“长春”号驶入天津新港,宣告了天津港的新生。开港初期,没有大型机械和先进工具,天津港靠人拉肩扛创造了当年74万吨吞吐量的骄人成绩。
60年间,天津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天津港积极主动顺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在淤泥浅滩的自然条件下,边浚深航道,边围海造陆,港区面积由不足1平方公里,发展到121平方公里,创造了由淤泥质浅滩发展成为世界最高等级人工深水大港的奇迹。自1993年起,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连续每年以千万吨级递增,2001年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跻身世界港口20强之列。随后,天津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港口等级由10万吨级提升到30万吨级,进入渤海湾的船舶天津港均能接卸;货物吞吐量连续跨越两亿吨、三亿吨、四亿吨台阶;201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53亿吨,吞吐量排名列世界第4位;今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达4.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200万标准箱。
如今,天津港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航线辐射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覆盖了全球主要地区;打通了三条欧亚大陆桥过境通道,辟建了22个内陆无水港,初步形成了覆盖内陆腹地的物流网络;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航运服务中心,口岸通关效率逐步提高;以资本为纽带,与20余家国际知名航运公司、跨国集团和大货主结成战略联盟,涉及装卸、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各产业要素在天津港聚集和发展。天津港目前初步形成了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和港口综合服务业等“四大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港口装卸业外的三个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