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青岛港前港公司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一艘载满巴西铁矿粉的货轮靠在岸边,3台桥式卸船机伸出的巨型“抓斗”正在作业。铁矿粉从船上卸下来后,经过传送带直接送到堆场,堆起了数座“小山”。“身为码头工人,早就习惯在假期上班了。”卸船队副队长焦广勇说,为了给客户节省时间,他们从早上货轮一靠岸就开始卸货,已持续6个多小时,估计再过三四个小时,货轮就可以离港。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青岛港许多员工都是在“战斗”中度过的。

“全球通”

牢记总书记嘱托,青岛港化“危”为“机”,在不少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下滑的情况下,业绩连上台阶:2009年,实现吞吐量3.17亿吨,集装箱1028万标准箱;2010年,实现吞吐量3.50亿吨,集装箱1201万标准箱;2011年,实现吞吐量3.72亿吨,集装箱1302万标准箱;今年,争取实现吞吐量4亿吨,集装箱1450万标准箱。

客观地说,在我国沿海各大港口中,青岛港的地理位置和腹地资源并不占优势,但却在经济不景气下划出了令同行艳羡的增长曲线,原因何在?青岛港给出的制胜之道是:效率,服务。听上去,答案毫无特别之处,但却发挥着实实在在的驱动作用。

这在马士基对青岛港的态度转变上体现得颇为明显。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立生介绍,以前,马士基只有两条支线船停靠青岛港,现在,马士基每周靠泊青岛港多达7到8班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马士基为什么转而大上航线呢?这是因为青岛港在马士基船上第一次打破了集装箱接卸世界效率。2006年9月,马士基有一艘集装箱船在别的港口晚班了,需要救班,青岛港调集力量,只用了2小时55分,就装完了1961个箱子,活干完后,装卸工人到驾驶室告知大副可以开船了,对方甚是吃惊。如今,青岛港已成为马士基通达航线最多的中国港口。

正是依靠高效、优质的效率和服务,青岛港的市场不断拓展:陆向北起东北三省、内蒙古,南至重庆、成都,西至乌鲁木齐,都发展有货主和用户;海向已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实现了“全球通”。

“金蓝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书记鼓励我们,要继续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10月6日下午,在自家客厅里谈起当时情形,许振超记忆犹新。

在青岛港,主人翁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由码头工人创造的多项世界记录和练就的众多岗位绝活。发展到现在,他们已连续8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连续19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涌现出了“显新穿针”“王啸飞燕”等580多个以首创者名字命名的员工品牌,练就了1800多项岗位绝活。

凭着这股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精神,青岛港用占全国1.3%的泊位能力,创出了全国6.9%的吞吐量,用33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能力干出了1300多万标准箱,成为了世界第七大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与此同时,青岛港还连续8年上缴地税青岛市第一,连续3年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占青岛市的一半以上,体现了“国企担当”。

“这是因为,工人把自己的命运和港口的命运绑到了一起。”许振超说,在青岛港,职工想什么,怕什么,领导层都想到了前头,将心比心,这换来了包括9000多名农民工在内的24000多名职工的苦干巧干。这里形成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工作氛围。

2002年,刘京俊第一次迈进青岛港时,一眼就看见了大门口悬挂的那条“热烈欢迎沂南籍有志青年加入青岛港”的横幅。在此之前,他只见过挂横幅欢迎领导的,没见过挂横幅欢迎农民工的。到港不久,刘京俊被安排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3个月的正规培训。出来打工还能系统培训?他实在没有想到!一次次,刘京俊感受着青岛港的“与众不同”。这让已经打过很多工、带着怀疑态度而来的他,有了好好干、留下来的念头。通过苦练技能,他从搬卸工成为了“金蓝领”;工资从1200元/月涨到了8000元/月;由合同工转为正式工;还荣获了全国“三农人物”。如今,他已在青岛买了房、安了家。

在学习有平台,晋升有渠道的机制下,一位位码头工人成长为“海港脊梁”。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典型:许振超从一名普通的装卸工成长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十七大代表;徐万年不仅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当上了青岛港一家合资公司的党委书记;皮进军成为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十八大代表……

“第四代”

中秋、国庆长假,青岛港工人发扬“港外过节,港内大干”传统,开展节日生产大会战。从9月29日18:00至10月7日18:00,共完成吞吐量865万吨,同比增长9.1%;集装箱3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

“作为国有企业,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就是要挺直脊梁。”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一直以来,青岛港坚持一个信条,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青岛港不能仅仅是稳增长,而是要大干,要快上。

如果说,苦练内功让青岛港在经济不景气下实现了持续增长,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则使青岛港赢来了跨越发展的“大机遇”。

4月26日,青岛市政府与青岛港签署《关于董家口港区授权开发建设与经营协议》,由青岛港接手此前由青岛港投集团负责开发建设与经营的董家口港区。这意味着,青岛港将改变原有老港区、油港区、前湾港区均位于胶州湾内的现状,在青岛南部一片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开启新港区建设。这一天然深水良港,对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青岛港来说,无疑极大地扩展了发展空间。

根据规划,董家口港区面积72平方公里,是青岛港原有三大港区的七倍多,规划建设泊位总数达到112个,比胶州湾内现有泊位总和还多20个,设计总吞吐量达3.7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建成后,董家口港区将以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及杂货运输为主,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基地和交易市场。

“未来的港口,绝对不是简单的搬搬卸卸,装装运运。”常德传介绍,在规划建设上,董家口港区定位于“第四代港口”,将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强调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的联系,实现从传统货流码头向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迈进。特别是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赋予青岛港我省龙头港口地位,提出“青岛港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青岛港将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航资源,全面提升物流、仓储、加工、商贸、信息、金融、保险等功能,拉长蓝色经济产业链条,争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的排头兵。

按照规划,随着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青岛港将发展到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的规模,迈向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