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张家港还只是长江下游南岸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而在2012年的今天,这里已是全国最大的木材和纺织原料集散地,建起了全国县域口岸首个亿吨港,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县市前三名。现在该市每一天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建县时全年的5.5倍,被联合国评价为“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昨天张家港举行了建县(市)50周年庆祝活动,未来的现代化港城将实现百姓得实惠的现代化。

“黄金口岸”推动大发展,城市居民年收入达3.51万

张家港发展的50年,是一个“改革创新求突破”的时代典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就大办社队工业,点燃了当地经济的星星之火;随后该市实施了“以港兴市”战略,1982年,国家正式批准张家港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张家港港成为了长江内河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大量物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迅速向张家港聚集。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2亿吨,成为全国县域口岸首个亿吨港。同时,张家港以规模经济引领大发展,大力扶持冶金、纺织、机电、粮油食品、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当地经济飞速发展。

2011年,张家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工业销售5500亿元,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51万元和1.73万元。如今,张家港每一天创造的生产总值,相当于建县时全年的5.5倍;每一天创造的财政总收入,相当于建县时全年的16倍;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30倍。

养老保险全国率先并轨,推行大病救助城乡统一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张家港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去年年末,张家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城乡并轨。今年,张家港更实施了20项惠民政策以及“民生保险提优、困难家庭安居、阳光午餐、健康礼包进万家”等16个民生项目,通过政策倾斜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公共服务加快延伸到农村。今年,张家港还投入了4500万元,开发11500个就业岗位,实现百分百就业。从今年7月开始,该市还将每年财政增加近5000万元资金,用于实现大病医疗救助标准的城乡统一,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慈善助学从入园到读研贫困学生的全覆盖。

积分政策让外来人员共享发展成果

在惠及户籍人口的同时,张家港还向新市民推出了“积分新政”。今年实施以来,张家港市1万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成功加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学期开始,7898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成功入读公办学校,其余2509名新市民子女也顺利入读民工子弟学校。经测算,新市民子女入医比例达符合申请条件人数的78.8%,新市民子女入学比例达符合申请条件人数的88.6%,两项指标均超现代化建设力争目标值 。

如今,张家港公共服务体系已覆盖教育、就业、文化、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城市化率达63%。2008年10月6日,张家港市获“联合国人居奖”,2011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该市荣获的各项国家级荣誉已达170多项。

现代化要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2年,张家港提出了要在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对照省定地市版现代化指标体系的44个量化指标,目前张家港已有27个指标完成100%,9个已实现80%以上,综合得分86分,在已进行的3次“现代化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均在75%以上。

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表示,接下来张家港将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快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成为张家港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建设怎样的现代化,应由老百姓说了算,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政府建办实实在在的项目,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陈超 何寅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