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滩上建起“长江内河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从货物年吞吐量仅180余万吨到全国县域口岸首个亿吨港,再到如今的2亿多吨……28日,出席“庆祝张家港口岸开放30周年暨流量经济发展论坛”的领导和专家不由地赞叹:流量经济已成为张家港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1982年,国家正式批准张家港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张家港港由此成为长江内河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我国惟一的区港联动内河港型保税区,拉开了张家港口岸“区港联动”发展的新序幕;2008年,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保税港区依托港口发展,吸引了区外大量物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加速集聚。随着“区港联动”效应的增强,区内产业初具规模并不断向外辐射,为全市发展流量经济搭建了必要平台。

张家港口岸开放初期,港口货物年吞吐量仅180余万吨,至199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9万吨。进入新世纪,张家港口岸呈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2亿吨,成为全国县域口岸首个亿吨港;2011年,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2.2亿吨,外贸运量5273.5万吨,集装箱运量130.7万标箱,海关征收税款突破200亿大关,到港国际航运船舶达7969艘次,口岸各项业务指标持续在全国县域口岸中名列前茅。

口岸开放不断放大港口资源优势,张家港口岸建设日臻完善,沿江开发不断深入。开放后的30年间,张家港口岸岸线从5.5公里扩展到63.6公里,口岸泊位数由最初的6个跃升至现在的11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对外开放泊位73个,万吨级以上开放泊位61个。目前,口岸具有集装箱、木材、钢材、粮油、化工、煤炭、矿石、件杂货等13大类不同货种的装卸能力,开辟多条国际集装箱直达航线,并经上海或香港中转,与世界各大港口保持货运往来,张家港港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

随着“黄金口岸”区位优势的不断释放,“区港联动”辐射带动效应更加凸显。目前,张家港沿江地区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电炉钢、不锈钢板、粮油深加工、浮法玻璃等生产基地,吸引了美国陶氏化学、雪佛龙、道康宁、杜邦,德国瓦克化学、梅塞尔气体,法国液化空气,日本伊藤忠、旭化成,韩国浦项,中粮东海粮油等23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驻。

大流量带动大市场。张家港保税区专业市场成交额连年扩大,2011年达到2106亿元,成交额超百亿市场3家。其中,江苏省化工品交易所是张家港市盘活存量资产,利用1座3万平米的闲置大楼建办的专业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液体散化交易中心之一。市场的报价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权威报价,获准发布“中国?张家港化工品指数”。

记者了解到,张家港正推广化工品、纺织原料市场运作模式,加快建办粮油市场、名贵木材市场、进口消费品展示中心、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中心,以及PTA、钻石、黄金首饰、稀有金属等开票中心,全力打造单体超100亿、总量超2000亿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集群。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