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全球一半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的亚洲港口正面临出口急剧放缓的严峻挑战,但亚洲区内贸易的快速增长也为港口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洲经济和贸易一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由此带来的亚洲港口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11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亚洲港口占据了其中前九位,呈现压倒性优势。尽管当前亚洲出口贸易增长放缓,但区内贸易的飞速发展,仍然激发了新一轮的港口建设热潮。

箱量增长保持领先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了对航运的新需求。20多年前,亚洲被认为是原材料出口区,但今天亚洲已成为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原材料、然后向其他地区出口产成品的世界制造工厂。亚洲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正在快速增加,贸易增长带动航运业的发展,也带动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飞速发展。

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全球2009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8亿TEU,2010年为5.07亿TEU,2011年为5.43亿TEU,2010年、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13.17%、7.1%。其中,北美港口同比分别增长15.79%、2.27%;北欧港口同比分别增长16%、6.9%;亚洲港口(除中国)同比分别增长19.3%、7.35%;中国港口同比分别增长17.32%、8.72%。从增长速度看,亚洲港口依然走在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列。

当前全球经济并不稳定,复苏之途路漫漫。克拉克森预计今年全球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8亿TEU,同比增长6.45%。其中,北美港口预计完成0.47亿TEU,同比增长4.4%;北欧港口预计完成0.63亿TEU,同比微增1.6%;亚洲港口(除中国)预计完成1.54亿TEU,同比增长5.48%;中国港口预计完成1.79亿TEU,同比增长10.49%。可以看出,亚洲港口依然是全球增速最高的地区,而中国港口依然是冠领全球。

贸易引领港口崛起

今天的亚洲依然是世界制造工厂,但贸易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不利形势下,中国与亚洲经贸合作继续较快增长,增速超过全国整体水平。2011年,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总额达190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52.3%;在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据5席;中国在亚洲地区已投资近200亿美元,在科技、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跨国公司正将其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耐克早在2009年3月就关闭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将其迁至越南。继耐克之后,今年7月,阿迪达斯中国总部称将于年内关闭在苏州的唯一一个直属生产基地,将其南下迁至缅甸。这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港口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

亚洲区内的贸易壁垒正在解除,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和双边贸易协议开始生效。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该自贸区被认为是“具有领导地位的亚洲自由贸易区”。同时,中韩日自贸区谈判也正在进行中。自贸区的建设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随着各大班轮公司在亚洲港口投入大量运力,押注贸易增长,亚洲港口成为主要的受益者。

根据德鲁里关于亚洲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统计数据,尽管去年遭遇经济低潮,但是亚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依然取得全面增长。在该数据所列的34个亚洲港口中,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仅有4个港口为负增长。其中,中国北方三港大连、青岛、天津均取得较高增速,显示了北方港口加大了集装箱货物的比重;俄罗斯东方港取得33.19%的高增速,显示了俄罗斯正借着加入WTO的东风,加速融入亚洲以及世界经济版图;东盟国家港口大多取得高增速,如丹戎帕拉帕斯港同比增速为15.94%,林查班港同比增速为10.42%,显示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两年多来双方贸易日益频繁的现状;中东港口增速亦不俗,如亚喀巴港同比增速为16.51%,迪拜港同比增速为12.3%,显示出这一地区正逐渐加大在亚洲的贸易比重。

港口投资热度不减

由于看好亚洲及区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尽管目前全球航运业依然面临低谷,但港口大佬们依然胸有成竹,纷纷抢滩亚洲港口,笃定落子。

2011年12月16日,由招商局参与投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正式开工。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由招商局主导运营及管理35年。码头岸线总长1200米,水深18米,首期工程将于2014年中建成及投入运作。预计码头项目全部建成后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240万TEU,将进一步巩固科伦坡港作为南亚区域中转枢纽的地位。

同样地处南亚,印度的港口建设也不甘示弱。印度第一大港尼赫鲁港近期宣布拓展新码头的计划,拥有330米长泊位的新码头估计造价1.45亿美元,年处理集装箱约80万TEU。目前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 World)已经成为独家竞标者。DP World负责印度次大陆业务的资深副总裁兼总经理Anil Singh表示:“尼赫鲁港集装箱处理能力有限,我们需要尽快找到新的‘阵地’。我们坚信印度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

在西亚地区,10月6日,由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在沙特阿拉伯达曼市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港口合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举行动工仪式。这是达曼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港口第二大集装箱码头,这个合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在建成后,将拥有长达1200米的码头,以及12个码头起重机,预计每年可处理集装箱吞吐量180万TEU。

在东盟,菲律宾上市公司ATI近期表示,公司计划扩建其位于马尼拉南部的集装箱码头,将该码头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00万TEU。据估算,该集装箱码头目前年吞吐能力为78万TEU。

在东亚,台湾地区日前宣布,将与台湾港务集团联合启动一轮为期5年的码头开发计划。根据计划,到2016年台湾地区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将争取达到1800万TEU,而2011年台湾地区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为1340万TEU,为达到计划目标,台湾地区未来5年将累计投入约22亿美元用于港口扩建。

在被上海港超越,丢失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宝座三年后,新加坡港计划大规模扩大其集装箱码头的货运能力。PSA近期宣布将花费35亿新加坡元(约合28.5亿美元)扩建西南部的Pasir Panjang港口,该港口为填海而成。港口扩建项目计划在2020年完工,项目完成后新加坡集装箱年处理能力将上升至5000万TEU,能够提供最深18米的泊位以容纳更大的集装箱船舶。新加坡目前的集装箱年处理能力为3500万TEU,水深为16米。这一投资正值新加坡港口业务遇到困难之际,也反映出新加坡对全球贸易将会提升,通过整合降低成本的乐观情绪。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