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村民靠船致富的浙江德清水运第一村——朱家村,筹建乡风船文化馆,激励村里“船二代”,子承父业,把运输船驶进长江,驶入大海。

□ 周雨顺 姚学良

俗话说:“天下第一苦,摇船打铁磨豆腐。” 但在德清县三合乡朱家村,全村337户人家,载重达数百吨的运输船有125艘,平均每两三户人家就有一艘船,全村有一半以上村民是靠撑船吃饭,也是靠撑船致富的。11月27日,笔者慕名来到了朱家村,近距离地感受这个依靠船舶搞运输发家致富的水运村的独特魅力。

村民靠撑船发家致富

从德清武康驱车半个小时左右,在乡村公路边的一个村口,一座大型船雕塑映入眼帘,十分显眼。“这里就是朱家村了,靠船致富的水运村,用这个村标最合适不过了,让进村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同行的德清港航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进村后,笔者看到村前的湘溪里,满载建材的运输船一艘接着一艘,缓缓驶出闸门,驶往杭州、上海、嘉兴等地。

“你放心,货物已经在装船了,肯定能按时运到。”河岸边,村民陈根生正忙着和上海的客户联系。作为该村的运输大户,开了十几年船,他家已经有12艘运输船,还带动了村里不少亲戚朋友走上了水运致富的路子。“我们村可是名符其实的水运村,跑船的村民多,靠着水上运输,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了。”憨厚的陈根生一说起“船”这个话题,十分自豪。

“像陈根生这样的运输大户,村里有10多户,而我们村跑船的历史很长了。”见到朱家村村党支部书记计卫全时,他正在帮村民联系造船的事情。

计卫全回忆说,1977年前后,为了帮村边的一个石矿企业把建材运出去,村里组建了一个小船队,由一艘拖轮带着5艘平均载重12吨的水泥船组成。1980年,小“轮拖”解散后,计有庆、陈福民等4位村民自己掏腰包买了小水泥船,开始搞个体运输。

三合乡石矿企业众多,朱家村附近就有三合八字桥和武康下柏两个矿区,这些矿区的建材大多要依靠水路运往外地,而朱家村位于东苕溪和湘溪的交叉口,靠着这先天地理优势,村里水运业也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了。

“那时,对村民来说,买艘运输船发家致富是最快的途径。”计卫全说,1982年,当时他的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初中毕业的他没找到工作,就帮人开了3个月船,结果分到了1500元钱。“那可是笔大数目啊,那时候城里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20元。”

初次尝到了甜头的计卫全,买了一艘属于自己的8吨小水泥船,专门跑杭州运石子。第二年,他换了一艘40吨水泥船,当时是村里最大的船。30年间,计卫全更换数艘船舶,目前他手下就有9艘平均载重400吨的运输船。

帮带服务让村民共富裕

随着跑船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运输船也从最初的载重12吨小水泥船提高到现在的450吨货船,仅在德清当地登记的船舶就有125艘。计卫全高兴地说,“小船换大船,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高,还促进了水运业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笔者从德清县港航部门了解到,2011年,德清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458万吨,而仅朱家村,全年货物吞吐量就达780万吨,占到全县的22%。

计卫全告诉笔者,多年来,村里只要有人想买船或造船,村委会就一定会大力支持,并帮助他们积极争取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村民们拥有的运输船多了,运力规模扩大了,他们也从原来的单一自己开船,慢慢地发展为对外承包和自己开船的组合模式。本地或外地的夫妻俩承包一艘船跑运输,一年能净赚十几万元。

有着水运发家致富梦想的村民阮衍盛,1992年曾买了一艘100吨运输船,可一直亏本经营,结果把船卖了,上岸打工一年多,生活过得很艰辛。计卫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他贷款买船,联系水运业务,慢慢地让他过上富裕生活。去年,阮衍盛花四、五十万元建造三层小洋楼,并自己拥有了一艘400吨大船。

像这样帮扶例子在三合村很多。在水运大户帮带下,亲朋帮亲朋,村民带村民,携手共同走上了水运富裕路。同时,村里的一些水运大户自发组织建立了困难救助资金,拿出7万多元,帮助村里的一些困难户。

这些年,德清港航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计卫全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去年,湘溪闸建了签证点,我们就能直接在‘家门口’办理签证了,省了不少车费、油费不说,还提高了运输效率。”计卫全算了一笔账,以他的9条运输船为例,办理签证业务一年就可节省下近3万元的成本。而德清县港航处每月固定的“处长接待日”,也为当地船户解决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困难。

用船文化激励“船二代”

靠船致富的水运村,不仅让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也让村民精神文化更加富有。现在,德清县大力建设和美家园,一村一品,而其中最大特色就是船文化。在村口竖起一座船雕塑后,目前村里正在筹建乡风船文化馆,用文字图片资料介绍水运村发展史和运输船户代表人物。计卫全说,“以前,开船跑运输是个苦活、累活,夏天船上酷热难当,冬天船上寒风刺骨。正是因为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村里有许多和我一样当初家庭困难的年轻人选择了水运业这一行。我们用船文化精神激励村里的年轻一辈——‘第二代船民’,子承父业,继续从事水运业。”

让计卫全有些担忧的是,随着矿山行业越来越受到限制,朱家村水上运输业的发展也将面临瓶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而水运具有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独特优势,我们村以后肯定还是要往水上运输这条路上走,但要转型发展,转变运输方式,搞特种船舶运输业,如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等。”计卫全充满期待地说,他们的梦想是村里年轻一辈能把运输船驶进长江、驶入大海,让朱家村水运业继续红红火火下去。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