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3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为了加强我国领海基点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了《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技术规程(试行)》,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工作。

  根据规程,领海基点保护范围的选划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领海基点地形地貌保护,即维护领海基点安全,防止领海基点及其周边区域地形、地貌受到破坏,合理划定领海基点保护范围;二是突出自然属性,兼顾社会属性,即根据领海基点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在有利于保护领海基点的前提下,兼顾领海基点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开发活动,综合确定保护范围;三是方法适用、便于管理,即选择适宜的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办法,合理划定领海基点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及保护范围标志应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

  规程将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的工作程序分为选划工作方案、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保护范围选划和公众参与五个部分。其中规定,领海基点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海洋水文等资料应采用近5年的资料;领海基点周边区域资源、生态和环境现状等应采用近3年的资料;领海基点周边区域的开发利用现状资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应采用近2年的资料;遥感影像资料应采用近2年的资料。

  领海基点周边区域调查范围规定,以领海基点坐标为中心,调查范围半径一般不小于2公里;领海基点标志所在海岛(区域)调查范围规定,以领海基点标志为中心,调查范围半径一般不小于50米。此外,公众参与部分规定要求了解公众对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程度以及保护范围选划对海洋经济开发的影响程度,分析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和建立的公众基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