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军朴 记者王建高)“实行区域通关模式前,由于河南当地没有出海口,公司需要拿着所有申报材料到青岛、天津等口岸海关进行申报,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适用区域通关后,只要在河南当地海关报关,青岛海关即可收到属地海关传输的电子数据,确认后即可对申报货物做放行处理,通关成本减少25%左右。”12月4日,漯河双汇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报关业务的王经理十分感激地对青岛海关关员说。

据青岛海关相关人员介绍,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将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5省30市3县(区)纳入中原经济区。作为口岸进出口监管单位的青岛海关,从监管改革入手,对西安、安徽、郑州、石家庄等26个内陆“口岸”实行区域通关监管业务,通过推行区域通关监管模式,放大口岸集群效应,让内陆不在海边也能获得通江达海的发展。

青岛海关推行的区域通关监管改革,打破了目前行政区划和海关关区设置,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据估算,企业适用区域通关后,通关时间减少2—3天,物流成本降低3成左右。换句话说,区域通关监管改革等于将山东的主要港口延伸到了内陆26个“口岸”,让内陆企业享受到“港口就在家门口”的便利。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监管模式,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原经济区崛起,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升区域通关模式的优势,增强中原经济崛起动力,青岛海关积极推行通关无纸化、分类通关等业务改革,设立区域通关专用窗口和闸口专用通道,优先申报、优先接单、优先验放等,确保区域通关业务效能最大化。

据统计,2012年1—10月份,青岛关区共监管区域通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货物3012万吨,货值6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4%和40.1%。

(中国科技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