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中远太平洋)、中海码头发展(香港)有限公司(中海码头)共同投资的阳明海运下属控股公司——高明集装箱码头股份有限公司(高明码头)集装箱码头项目,在台湾基隆举行“股东协议书”交付仪式。

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李盛霖表示,此举实现了两岸三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高雄港的集装箱码头业务,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于推动两岸海运乃至经济合作的深化,以及促进两岸相互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提升海运企业的竞争力,增强高雄港的中转港地位。

高明码头迎接陆资

据悉,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与中海码头组成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合资公司——政龙投资公司,合资公司出资1.35亿美元取得高明码头的30%股权,合资三方最终各持有高明码头10%股权。此前的2012年6月,美国港口集团(Ports American Group)以4500万美元取得高明码头的10%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高明码头的股东结构为:阳明海运60%、政龙投资公司30%、美国港口集团10%。

高明码头是“高雄港洲际集装箱中心”第一期码头,由阳明海运于2007年获得50年的特许经营权并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约180亿新台币。高明码头项目共建设4个10万吨级泊位,码头总面积74.8万平方米,岸线总长1500米。项目分两期发展,一期960米岸线,两个泊位已经建成,年总吞吐能力为140万TEU,于2011年1月投产,投产第一年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108万TEU;剩余两个泊位,即二期工程已于2012年动工建设,预计将于2014年9月营运,届时该码头年总吞吐能力将增加至280万TEU。

高明码头位于高雄港,高雄港是台湾的门户港口,也是台湾地区最大港口,2011年,高雄港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台湾港口的70%份额。高雄港是台湾地区水深条件最好和设备最先进的港口,同时也是最繁忙的中转枢纽港。高明码头地理位置优异,紧邻高雄港第二港口航道入口处,船舶进港右转后即能迅速靠泊。高明码头前沿水深16.5米,目前可以容纳两艘14000TEU以上型船舶同时靠泊及作业。

高雄港是以工业港为主的综合性商港,2000年之前,高雄港长期位于全球集装箱港口前三甲。由于受到两岸关系的起伏变化,各项需要更进一步开放的设施又常常断断续续,加之台湾地区总体经济形势大不如前,高雄港的货物装卸量增长速度难及大陆港口,使得高雄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迅速后移。

不仅世界排名后移,伴随着大陆港口的迅速崛起,部分外商撤离了高雄港,使其转运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1999年美国海陆运输公司结束了在高雄港的营运中心,转向盐田港租用专用码头;2010年5月,马士基APM码头公司全面撤出高雄港运营,将其位于高雄港的第76号、77号集装箱码头转让给韩进海运旗下的韩进太平洋公司运营。由于在高雄港的发展中,集装箱转口量超过50%,而转口货物主要往来于东南亚地区和欧美,一旦无法大量运输大陆和欧美的转运货物,转口地位自然无法实现。

此番受让高明码头30%的股权,受让对象包括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两大世界级航商,将使得高雄港全球航线网更趋完整,有利于高雄港发展成为加值物流中心,增强高雄港在大陆货物中转运输的地位。

两岸三地四方受益

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和中海码头三方以及其母公司在码头、航运及物流等方面均具备雄厚的实力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属于强强联手的合作。

招商局国际的母公司招商局集团在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等方面的经营具有丰富经验;中远太平洋的母公司中远集团是中国最大和世界第二大的航运企业,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中海码头的母公司中海集团业务经营范围包括海上运输、码头物流、工业制造、金融投资等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三家公司与阳明海运合作关系密切。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集运与阳明海运同为CKYH联盟的伙伴,阳明海运目前正与中远太平洋洽谈共同投资荷兰鹿特丹港Euromax码头;中海码头与阳明海运长久以来为洛杉矶港WBCT码头的合资伙伴;招商局国际历史悠久,旗下蛇口及宁波码头为阳明海运船队在大陆的主要靠泊码头。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以及中海码头共同入资高明码头,除相互交流码头经营管理经验之外,对于吸引国际航商停靠台湾港口及提升高雄港集装箱吞吐量都大有裨益,更有助于高明码头未来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两岸合作力度以及国际地位。

对于招商局集团、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而言,一方面,看好台湾地区未来将进一步开放陆资,所以抢占商机、未雨绸缪;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露出复苏曙光,航运业后市走俏,加之台湾地区计划打造“自由经济示范区”,高雄港有望首先获益。阳明海运是台湾地区第二大集装箱航商,与之强强连手,优势互补,经济效应显而易见。

对于阳明海运而言,未来可通过政龙投资公司加速开拓大陆市场,包括开辟新的集装箱航线、降低港口货物装卸集散成本等等。此外,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均是全球十大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之一,入资高明码头之外,其集装箱船舶会优先停靠高雄港湾码头,从而提升高雄港货量规模。

由于受到欧债危机、欧美消费紧缩致市场景气不佳及油价屡创新高的冲击,阳明海运2012年前三季度营收为799.55亿新台币,净亏损24.9亿新台币。阳明海运于2012年四季度决定于2015年一季度起以长期租入方式,租赁5+5艘14000TEU型船舶。此番出售高明码头股权,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企业的营运资金。

陆资入股码头首例

2008年12月,两岸正式开启海上直航,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率先开启两岸海上直航航线;2009年台湾地区开放陆资入台参股港埠相关设施后,中远集团即表达入股高雄港的意愿;2010年10月24日,中远集团台湾代表处在高雄港挂牌,这是大陆国有航运企业在台湾岛内设立的第一家办事机构;2011年8月1日,山东海丰航运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正式开业,成为首家在台湾地区设立分公司的大陆船公司。

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早在2010年就表示,中远太平洋已经在与阳明海运商谈入股高明码头的事宜。魏家福其时表示:“高雄港的集散、港口和地理位置,都符合中远集团远东至欧洲和美洲航线的需求。”当时有媒体透露,中远集团希望能够独家获得高明码头20%~30%的股权。

楼梯声响起,人却未下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关于高明码头的入股事宜,陆续传出中海集团、招商局集团、美国港口集团、川崎汽船以及韩进海运等都在与阳明海运密切接触。最终,去年6月,美国港口集团获得高明码头10%股权,去年12月,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以及中海码头三家联手获得了高明码头30%的股权。

对于这个结果,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中远集团一家获得30%股权的方案,此番三家港航企业联手获得30%股权的方案则更为实际和讨巧。一方面,一家企业10%的股权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台湾地区主管部门对于大陆资本进入港口业的限制情绪;另一方面,同时将三大港航企业纳入怀中,也最大限度体现了受让30%股权的作用。

台湾地区于2009年6月正式受理陆资来台投资或设立办事处事宜。在经过三轮政策松绑后,迄今已经开放408个投资项目。其中,制造业204项;服务业161项;公共建设43项。截至去年11月底,三年来台湾经济部门共核准330件陆资入岛个案,金额总计3.5亿美元。

虽然赴台陆资的金额每年都呈现增长趋势,台湾地区开放陆资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相较于台湾地区对大陆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赴台陆资只占登陆台资的1%,与去年大陆对外直接投资已达近700亿美元比较,对台投资亦仅占0.5%,可谓凤毛麟角。

此次中远太平洋等三家企业入股台湾地区港口业,是这些年两岸最为轰动的陆资投资个案,金额几乎占三年来入岛陆资总额的50%。台湾地区媒体称,这是“2009年开放陆资赴台后最大笔金额投资,也是首宗陆资投资台湾公共建设案”。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