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航运中心“胎动”

合肥打造江淮航运中心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在合肥采访的几天,记者在走访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安徽省港航局、合肥市地方海事局等多家单位后发现,在公路、铁路和空运快速建设发展的同时,合肥水运也不再“甘于寂寞”,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客运走公路,货运走水路,我们要打造江浙标准的水上运输通道。”合肥市地方海事局局长余正发向记者描述该市水运发展总体目标时表示,合肥的梦想是建成江淮航运中心。

随着裕溪复线船闸和巢湖复线船闸工程完工、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运作,以及合裕线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合肥,未来江淮航运中心的地位呼之欲出。

合肥港发展前景无限,对手正酣。在一些人士看来,如果给合肥港5年时间,5年后在集装箱吞吐量上它或超过芜湖港。

很多合肥的出租车司机都还没到过这里,记者搭车顺着繁华大道一路往东,经过10多分钟才看到位于包河区大圩镇迎河村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码头位于南淝河右岸,一辆辆崭新江淮汽车的轻卡正停放在码头上等待着装箱。“下午,这些轻卡就要装进集装箱,每只40英尺集装箱能装3辆这样的轻卡。”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姚中奇向记者介绍道,“目前由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出的一艘集装箱船可以装载30只集装箱左右。江淮汽车等一些大型企业看中的正是合肥水运的这种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

待装轻卡的右边是正在施工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工人们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合肥港一期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为7万TEU,随着集装箱吞吐量逐月递增,目前已达到设计通过能力,为了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更好地服务合肥地区经济发展,二期工程已于去年6月开工。”姚中奇表示。

面对紧张施工的二期工地和繁忙的一期码头,姚中奇的眼中有些许兴奋。但欣喜之余他亦有很多的担忧,他指着记者手中的一份合肥港航线分布图说:“之前,合肥港开通合肥-芜湖、合肥-南京、合肥-太仓、合肥-上海等多条航线,但目前运营的航线就仅有合肥-芜湖和合肥-南京。”问及原因,他摇头叹息道:“来自南京港的竞争压力太大,几条外贸航线在2011年11月开通后,仅仅存活了4个月就运营不下去了。”

“前景无限,对手正酣。”姚中奇用这八个字总结了合肥港的现况和未来。

经济发展催生码头扩容

正在施工建设的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工程的左侧,工程占地约617亩,投资概算约7.9亿元。姚中奇介绍说:“二期工程拟建设4个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集装箱泊位,预留3个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泊位;配套建设临港物流园区、甩挂中心及海关商检办公生活设施;工程完工后可满足最大吞吐量60万TEU、件杂货150万吨,将基本满足合肥及周边地区集装箱水路运输需要。”

作为一个后起的新港,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诞生”主要是合肥经济发展的催动。合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日趋增长,物流运输频次加密。企业将货物由陆路运抵南京、上海等地进行中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合肥能“通江达海”成为很多企业的梦想。据合肥市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员测算,以一只40英尺集装箱为例,由合肥通过集卡运输至芜湖港再驳船至上海外高桥集装箱母港,运费为2600元,从南京港中转运费为2800元,而从合肥港直接驳船至上海外高桥码头运费为2300元,成本下降10%以上,可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现在运行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项目的一期工程,岸线总长700米,1个1000吨级件杂货泊位、2个1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年设计吞吐量为件杂货91万吨,集装箱7万TEU。合肥港国际集装箱一期工程建成后,开港首年就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万TEU,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万TEU。

合肥市地方海事局局长余正发谈及合肥港的发展时表示,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0万TEU。他进一步对记者指出,安徽正在规划江淮运河工程,这一工程峻工后会促成合肥港货运量的突破,河南和安徽北部的货物将通过此运河运至长江流域和皖南地区。届时,合肥港将从现在的枢纽港变成区域中转港,合肥港码头的扩容可以说是形势所需。

另据记者了解,合肥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轴两核双翼”中的重要一核,已经形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合肥将建设现代化区域性特大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必将带动腹地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集装箱的生成量。余正发介绍说:“目前合肥地区集装箱生成量约占安徽省的60%。通过合肥港进出的货物品种覆盖矿建粮食、油品、化工产品、钢材、汽车、电子元件等多种生产生活必需品。”

通过姚中奇的介绍,记者了解到,目前合肥本地及周边地区进出口企业可直接在合肥报关报检,极大地改善了外贸企业通关环境,降低了物流成本。货物在合肥直接报关,不需要再绕到芜湖或者南京,可以节约一天的时间,节约时间的结果是每箱的运费可以降低300-400元。目前合肥港物流配套环境不断完善,现已经进驻合肥港开展集装箱业务的船公司、货代公司、物流公司近30家,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带动了港口物流相关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正在施工的二期工程,姚中奇表示,“二期工程完工后将启动三期工程的准备工作。”在他看来,港口的建设应具超前意识,“不能等货物来到家门口了,却不能把它们装上船运输出去”。目前,合肥港集装箱运量排在首位的是粮食,其货物来源已覆盖至皖北的阜阳等地,还包括河南省信阳市,这一趋势也显示出,合肥港的腹地空间值得不断开拓。“在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建成投产后,未来三期建设和发展重点将由扩大规模转向提升功能。”今后在冲刺50万TEU运量的同时,将加快建设综合物流园区,申报建设保税港区,发展多式联运,不断拓展港口物流覆盖半径。从周边现状来看,无论是皖中、皖北还是豫东南地区均缺乏可以通江达海的港口,这也为合肥港拓展辐射范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届时,随着三期工程的落实,合肥港综合码头将成为安徽省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国际集装箱码头,真正实现“通江达海”目标,将为合肥经济圈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极大地提高合肥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国际知名度。

看着那些待装箱的轻卡,姚中奇还对记者讲述了未来的一个梦想——建立中国首个内河流域汽车滚装码头。他表示,长江沿线的芜湖港依托于奇瑞汽车的,现在正在打造奇瑞滚装码头二期,而合肥港则是江淮汽车主要下水港,随着江淮汽车年产量的增加,未来可能考虑在合肥港建造一个汽车滚装码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