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的港城秦皇岛,海风习习。秦皇岛港新旧两代港口工人、一对父子王庆和、王辉坐到了一块,和记者畅谈起各自不同的经历与身边港口的变迁。

“我的命已经和港口分不开了”

今年70岁的王庆和是一位“老港口”,1959年就进入了秦皇岛港工作,1999年退休,把人生最宝贵的40年韶华全部献给了港口。回首往事,他难掩激动,“港口就是我的家,我的命已经和港口分不开了!”

王庆和刚上班时,秦皇岛港只有一个公司,装卸作业还是半机械化半人力方式,并且以人力为主。当时,从苏联进口的4台铲车是港口唯一的机械设备。由于年轻且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经过培训,王庆和被选中当上了一名铲车司机。

“当时,这种铲车只能装车不能卸车。即便这样,工友们都羡慕得很呢,我们铲车司机可以说是港口的第一代技术工人。”老王回忆起来至今依然有几分自豪。

王庆和侃侃而谈。之后,大约1963年前后,秦皇岛港引进了履带吊车,实现了又能装又能卸的目标。接着,引进了上海红星机械厂的护斗,一斗能装1吨多煤。再之后,又引进了日本的大铲斗,一斗能装4吨多煤。

从1980年开始,王庆和离开了心爱的司机岗位,开始从事机械维修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1999年正式从秦皇岛港三公司退了下来。

“我赶上了好时候”

今年35岁的王辉,1997年调入秦皇岛港三公司工作,2007年又调到秦皇岛港九公司,但干的一直都是电工工种,“比起我父亲来,我是赶上了好时候,生产条件、作业环境、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大大改善了。”

三公司是秦皇岛港的老公司,煤码头作业工艺日趋落后,而九公司是秦皇岛港最先进的煤五期码头的管理和使用单位,技术相当先进。王辉形象地说:“九公司现在一天的装运量就相当于1949年港口一年的吞吐量。”

王辉介绍,同样是干电工,但在两个公司劳动强度可大不一样。三公司陈旧的设备故障率较高,有时一个班下来他都要在一线抢修,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进屋休息;而九公司先进崭新的设备故障率很低,而且实现了电脑全程自动化的故障监控,他大部分时间坐在工作室里看着屏幕就把工作干了。

“真是不比不知道,简直不可想象”

不久前,秦皇岛港组织离退休的老职工参观飞速发展中的东港区。王庆和来到儿子王辉工作的九公司,在现代化的翻车机房前,老王很受触动,至今想起来仍然很激动:“真是不比不知道啊,简直不可想象,居然会有这么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在两三分钟的时间里,三条翻车线就卸下了9节车皮里的720吨煤,而这在过去,我们一个卸车班组铆足劲儿干一天也不见得能干完啊。”

“爸爸,我们九公司先进的地方还多着哩,装船机、皮带机、自动化控制工艺等都是世界一流的,连老外看了都竖大拇指。”王辉接过父亲的话茬,“我的使命就是保障这些世界一流的设备良好运转,你说,这是多么的光荣!”

提到工作环境,王庆和感触也很深。“听上一辈港口工人说,解放前秦皇岛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非常黑暗,工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一点劳动保护,在皮鞭的驱赶下没日没夜地干活,病死累死的不计其数。解放后,工人们才翻身做了主人,不再挨打受气。”

王庆和接着说:“但我刚上班时,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艰苦的,社会上,人们仍然爱把煤炭装卸工叫作‘煤黑子’,为啥?作业现场黑烟滚滚,一个班下来,浑身上下全是乌黑的煤尘,能露出眼睛和白牙齿就不错了。我开铲车还稍好一些,但下班后吐出来的痰也总是黑的。尤其是装运沥青等有毒货物时,经常被熏得眼睛红肿、脑袋瓜子疼。”

“要是赶上困难年头,港口没有高标号柴油,铲车发动机油路经常被冻住,我们只能用嘴吸的办法来疏通,经常是吸一嘴油冰茬子,恶心得很。同时,驾驶室里也特别冷,脚冻僵了,只能下车跑一阵子,等暖和、有知觉了再上车操作。”

王辉一边点头,一边对父亲说:“现在可不一样了,同样是司机,现在我们九公司的吊车司机可舒服多了,驾驶室里安装了空调,冬暖夏凉。而且,港口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美丽,我们把这叫做创建绿色生态港口,生产线上湿式除尘、干式除尘、微米级干雾抑尘等高科技设备遍布,堆煤场还建成了亚洲最长的防风网,港口空气质量已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其实,我们工人体会变化最大的还是收入。”王庆和说,1959年刚上班时,他的月工资只有15元,后来16元、35元、41元、48元都领过,而现在他每月的退休金就有2700多元。“而到我儿子他们这辈,待遇就更好了。咱就从交通工具的变化来说吧,我上下班骑了几十年的自行车,而王辉一上班就开上了小轿车。”

王辉向记者介绍,他1997年上班时开1000多元的月工资,现在已经涨到了5000多元。眼下,他和妻子已经买了第二套住房,面积更大,位置更好。

王庆和还讲了一个小故事。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和来秦皇岛港运煤的台湾船员聊天,当时人家的收入是他的十几倍,把老王羡慕得不得了。可现在不一样了,前不久他一个在香港码头工作的徒弟打来电话,老王特意问了问收入状况,居然和秦皇岛港技术工人的收入差不多。“你说,咱们国家发展快不快,不光经济发展了,工人的收入也达到了国际水平,我觉得咱们完全有理由骄傲!”

记者在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看到了这样一组资料和数据:秦皇岛港始建于1898年,是清朝光绪皇帝御批的唯一自开口岸,至今已走过115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前,秦皇岛港只有大小码头两座、7个泊位,1949年港口吞吐量只有22.7万吨。而如今,港口生产泊位达到了47个,2012年吞吐量2.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1100多倍。新中国成立以来,秦皇岛港已累计向南方运输煤炭30多亿吨,为国家能源供应、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誉为“北煤南运主枢纽港”、“电煤运输大动脉”、“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在职工福利待遇方面,职工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4万元左右,提高到了2011年人均7万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0.49%。

实施西港搬迁,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继续保持煤炭业务优势,做大做强矿石业务,确立世界港口干散货业务的领先地位;集装箱业务跨越式增长,追赶先进港口的发展步伐;建成区域性油品集散中心;跨地域经营港口,实现国际化发展……伴随着秦皇岛港优化调整步伐的加快,伴随着企业的快速腾飞,港口工人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拥有了更加美好的愿景。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