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长江和鄱阳湖交汇,是“长江经济带”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连接点;湖口,赣、鄂、皖三省交界,是中部地区的最好区位;湖口,坐拥24公里沿江岸线,5000吨远洋货轮可深入腹地,是对接长珠闽的深水良港。

近年来,湖口县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沿江开放开发机遇,充分利用沿江岸线资源,做足“水文章”,港口经济一路高歌,从十年前的“几乎空白”到如今的“龙腾虎跃”,沿江岸线企业强势聚集,市场辐射面广,“江”“湖”之利凸显,如火如荼的金砂湾工业园,演奏着“建设经济强县”“跻身全国百强”的交响乐章。

从“滩涂地”到“金砂湾”

十年前,在县城以下的两个千亩圩堤及边缘地区6.6平方公里的长江岸边大片滩涂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水路物流几乎空白。

2002年,金砂湾工业园尚未开发,全县GDP只有8.2亿元,人均GDP3000余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约28%。

2003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利用得天独厚的沿江区位资源优势,选择长江岸边的大片滩涂地,利用过去的工业基地创办金砂湾工业园。

工业园的创办,加快了全县工业化进程,使GDP增速加快。2012年,金砂湾工业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全县GDP增至88亿元,人均达8558元,二产占GDP比重达75.2%,比2002年提高了47.2个百分点。

临港企业遍地开花

从川流不息的金砂湾大道,到宽阔平坦的彭湖沿江大道,驱车一路驶来,你会被生机勃勃的场面震撼。林立的厂房里传出机器轰鸣声,长江岸边的一座座码头上,一台台塔吊轻舒猿臂,操纵自如;一辆辆汽车来回穿梭,将各种原料源源不断载入园区;一艘艘货轮劈波斩浪,漂洋过海,将各类产品运往四面八方。

金砂湾工业园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按照“一园六区”(金砂湾园区、银砂湾园区、轻工业物流园区、科技园区、高新化工区、循环经济区)开发建设。目前,园区共落户企业近200家。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40家,10~300亿元的特大企业14家。园区就业人员达2万人。基本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造船、物流五大产业板块。

黄金水道流金淌银

按照“依托沿江建园区,建好园区聚产业”的思路,湖口县在重点打造金砂湾工业园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沿江新型区域性港口,提出“充分发挥‘水陆联运、江湖联运’的交通优势,把湖口建设成沿江新型区域性港口”。如今,金砂湾工业园有沿江港口企业26家,其中九江钢厂、龙达、同方江新等9家企业已建成自有港口码头,联港二期、新康达、华东船业二期等4家企业港口码头正在建设,神华集团、天然气项目、攀森等6家企业码头在拟建之中。同时,为了给攀森、万年青等目前尚未建有码头的企业提供便利的港务运输服务,金砂湾港务公司建立了一座公用码头。港口运输围绕园区产业形成了钢铁、矿石、煤和砂四大货种,2012年,湖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了150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31.3%。

利用长江水运,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是众多大企业选择落户金砂湾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水运的运输成本是铁路的1/28,是汽车的1/6,是航空的1/78。对一些吞吐量大的项目来说,节约的运输成本就是优势,就是利润。九江钢厂物流部主任龚国宝同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钢厂预计生产钢材500万吨,与在萍乡钢厂相比,仅钢材运输费每吨就可节省80元,这一年下来就可节省运输成本4个亿。

目睹湖口港的迅速崛起,感受临港经济的蓬勃发展,24公里的长江岸线已成为湖口经济大开发、项目大建设、工业大发展的主阵地。港口经济正成为湖口经济的新亮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市“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扎实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和全县“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指引下,风生水起的港口经济将成为推动湖口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张勋伟 周阳泽 九江日报 记者朱曦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