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19日讯 辽阔的西太平洋海域,正在执行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就像一位孤身奋进、万里远征的大洋勇士,肩上负着以高科技手段为国家勘察、争取海洋战略资源的沉甸甸使命,深入跋涉在“千里不见船,百里不见鸟”的遥远海域(离船最近的海岸全速行驶也得一周以上的航程),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与险阻。

  中国网6月19日讯 辽阔的西太平洋海域,正在执行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就像一位孤身奋进、万里远征的大洋勇士,肩上负着以高科技手段为国家勘察、争取海洋战略资源的沉甸甸使命,深入跋涉在“千里不见船,百里不见鸟”的遥远海域(离船最近的海岸全速行驶也得一周以上的航程),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与险阻。

  不论是恶劣海况、还是设备故障,“海洋六号”都会依靠团队的智慧、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咬紧牙关,全力去承担或克服。笑对艰辛踏浪行,已经成为“海洋六号”面对各种困难时的一种习惯,或者说气质。一眼可以窥豹,不妨通过近日“海洋六号”在科考中发生的三件事情来了解大洋地质科考工作的不易。

海洋六号大海奋战 设备故障比恶劣海况更艰难(图片:中国大洋协会提供)

海洋六号大海奋战 设备故障比恶劣海况更艰难(图片:中国大洋协会提供)

  浅钻重生记

  “浅钻终于修复了!完成了一个站位!”

  6月17日凌晨2点,“海洋六号”船可视工作室中,看到屏幕上的浅钻设备顺利完成钻进动作,并提钻正常回收,已经在这“苦苦”守候了十几个小时的科考队员全都激动得叫了起来。首席科学家助理肖波更是乐得一路小跑着回到房间,把冰箱里“珍藏”的雪糕一股脑搬过来。在场的每个人都一气吃了两根雪糕,滚烫的情绪才稍稍平复。

  十多天的辛勤努力、数个通宵的艰苦鏖战,终于换来了浅钻的重生,怎能让人不激动?

  所谓“深海浅钻”,即是在深海钻探获取浅地层岩芯,是本航段科考任务中的一出“重头戏”。早在6月3号到达工区之前,科考人员对浅钻进行调试保养时,突然发现出航前已经调试好的设备,又出现了些小麻烦:2号浅钻一加液压就高速正转,备用控制筒摄像功能不正常,只有1号浅钻功能还算正常。浅钻作业组只得马上联系厂家查找原因。还未开工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心里难免多了一些担忧。

  6月9号晚上7点,深海浅钻作业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更棘手的问题出现了。1号浅钻在海底钻进后,无法上行起拔,科考人员尝试多种方法无效后,只得进行强力起拔,结果心轴和钻杆一起“葬身海底”,这也意味着1号浅钻算是暂时残废了。

  没办法,只得连夜将1号浅钻的控制筒更换到2号浅钻上,结果还是让人郁闷:虽然在甲板测试时状态正常,可下水100米后,绝缘不正常。由于需要对水下电机提供2800V的高压电,如果发生漏电,不仅容易烧毁水下电机和甲板单元的高压机柜,对人身安全也是极大的隐患,因此设备的电力线绝缘性要求非常高。浅钻作业只得暂停,改为进行其他作业。

  接下来的两天,浅钻组的科考队员一边值班进行其他作业,一边抽时间联系厂家,不断检修调试浅钻,终于让2号浅钻在甲板检测正常。恰逢端午节,锚系回收工作完毕后,浅钻组决定进行下水试验,争取为端午节“献礼”。

  浅钻入水后,绝缘正常,500米水深时,绝缘、通讯也都正常,浅钻稳稳当当落在海底。就在大家开始觉得希望很大,正准备满心欢喜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绝缘再次出现异常,通讯也突然中断,作业无法继续。无奈之下,只能把浅钻回收到甲板上,接下来的端午节晚宴,几个人吃得也是索然无味,“内心失望无比”。

  6月14号,深海摄像作业已经结束,浅钻组开始改变思路,启用新的方案调试维修浅钻。没想到,调试的时候发现情况更糟糕了:原来还能用的1号控制筒,在上次入水试验时,已经有元器件烧毁;备用控制筒无法通讯;2号控制筒,动作异常。这,意味着两台浅钻都没有主机可用了。

  控制筒内是精密控制仪器,是浅钻的“大脑”,内部有八九块电路板,几百个元器件,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无从下手。科考人员并非专业的修理人员,不仅从来没有拆检过,就连相关的图纸都没有。而此时,航段工作量就只剩下浅钻、CTD和释放锚系了,留给浅钻组的维修时间只有两三天,这也开始让“海洋六号”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深感压力:如果这个航段浅钻任务无法完成,将影响到之后三个航段的计划安排!

  “置死地而后生”,浅钻组最终决定大胆维修控制筒,修复主机。

  于是,一边联系厂家,商讨维修方案和索要技术资料;一边拆开控制筒,反复调试控制筒,经过一个通宵的努力,终于初步明白每个控制筒的大概问题所在。但是没有技术资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在等待了一天后,图纸终于拿到,浅钻组马上再次投入工作,进一步分析3个控制筒的问题,评估修复的可能性。最终,大家将备用筒主控电路板和1号筒其他电路板搭配使用,又经过几个小时的查找原因、反复调试,终于恢复了浅钻所有的动作指令。

  大家兴奋起来,不顾两个通宵的疲倦,连夜进行拉力试验,试验浅钻的起拔力。经过多次试验,最大试验拉力达到两吨。由此证明,浅钻的起拔力还是足够的。赶在最后一个CTD站位完成前,浅钻维修调试工作终于全部完成。

  接着,开始在浅钻站位点进行作业,终于取得成功——浅钻组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浅钻再获重生!这个结果,让一直在现场指导守候的首席科学家何高文也难掩激动,凌晨五点才回房间休息的他,愣是睡意全无诗意勃发,把兴奋与激动都融进了这样一首诗里——

  “一路高歌突遇阻,浅钻折戈海山土。旧愁未去添新扰,一筹莫展陷困境。攻关小组不信邪,通宵达旦查故障。后方图纸终来到,轻车熟路速排查。联机调试传捷报,一股暖流涌心头。稳扎稳打追穷寇,终见海底黑烟起。连日乌云终消散,众人击掌尽欢颜。突击队员显身手,涅槃凤凰获重生。深海大业系子孙,吾辈勿忘肩上任。喜看后生挑大梁,海洋强国梦必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