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搭载首位女科学家的“蛟龙”号顺利完成下潜任务,这是“蛟龙”号第56次下潜。至此,“蛟龙”号6月17日~20日连续4天4次在同一地点针对科学目标开展了系统的科学考察,不仅进行了海底巡航观测、标志物布放、微地形地貌测绘、冷泉区(生物、水和地质)取样等水下作业,还拍摄到大量海底高清视像,特别是捕获到的蜘蛛蟹、冷珊瑚、多毛类蠕虫、铠甲虾、双壳类生物、毛瓷蟹等深海生物让人大开眼界。这些成果为科学界进一步开展南海冷泉区研究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技术保障。

  “蛟龙”号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首台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在中国之前,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试创造的7062米有着明显的差距。

  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发展海洋深潜器。要知道,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而海洋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我国载人潜水器完成了深潜技术的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建立了平台,也为我国取得深海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奠定了基础。“没必要”的言论,不是无知,便是短视。

  有人说,中国的载人潜水器就是为了探个险,创个纪录。要知道,科学需要探险精神,探险也要讲求科学态度,但是科学绝不等于探险。我国拥有了载人潜水器,从此就可以不受技术因素限制,在广阔深邃的海洋进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也可进行深海探矿、深海资源开发、深海高精度地形测量、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等,这是服务于国计民生的大实事,岂是一般的探险所能比拟的。

  说到底,中国发展载人深潜技术和装备,是以和平利用为目的、以科学技术研究为宗旨、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重大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蛟龙”号就是中国一艘满载着和平与希望的海洋科学方舟,它定将为中华民族带来新的福祉。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