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外贸出口不畅的形势下,钦州保税港区运营发展逆势而上。2012年实现内外贸易总额301亿元,比上年增长61.83%;进出口总额24.95亿美元,增长1.77倍,增速名列全国保税港区第二。今年1—5月,保税港区监管保税货物量达28.62万吨,增长12.5倍,货值达2.38亿美元,增长9.35倍。自2011年2月16日开港运营以来,钦州保税港区货源不断增长、企业争相进驻、保税及进出口业务全面展开。目前,保税港区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欧盟、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成为广西最大的原油进口基地和大西南最大的红酒集散地,是北部湾开放合作最大窗口和最重要平台。

钦州保税港区投入运营之后,面临内外贸货源不足、城市依托不够、外向型经济不强等困难。“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什么?”“如何才能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怎样才能走上特色发展之路?”一系列的难题摆在决策者的面前。

区位优势,就是突破的切入点。钦州保税港区的决策者及时谋划了“Y”字型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打造北部湾最大窗口和最重要开放开发平台。

这是一个明智的抉择。其实,在我国与东盟的物流运行路径上,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抢点”很准,我国东部沿海、西南和东盟三方物流构成一个“Y”字形物流格局,而钦州保税港区正处于“Y”的交汇点上。

打造“Y”字形国际物流新格局,钦州保税港区走出了关键的一步。2010年初,钦州保税港区开通了连接东部和北方各大港口的“南北航线”,同时开辟了钦州保税港区至越南海防港的集装箱直达航线,并与中海、中远等国内大型远洋运输公司合作,把钦州保税港区“拼”入了国内国际航运大网络,大大增强了三方六向物流对接的能力,其“Y”形物流节点效应更加突出。

在钦州保税港区打造面向东盟的航运枢纽进程中,“10+10”大于“10×10”格局的谋划,十分令人关注。

目前,我国东部各港都有发往东盟的货物,若东部10大港口各行其道,直接与东盟10大港口对接,将产生10个往返的物流成本,往返次数是“10×10”,产生100次海运费用。但是,如果利用钦州保税港区这一枢纽中转,通过“海上巴士”模式,在钦州保税港区进行拼箱中转“集零成整”,那从东部各港到钦州保税港区只是10个航次。同样,从钦州保税港区发往东盟10港的航次也是10次,即可实现“10+10”低成本国际物流链。

航运物流枢纽的形成,是区域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中国沿海经济版图里,每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板块,都有一个保税港区作为物流支撑。钦州保税港区打造“Y”字型航运物流枢纽,全方位提供面向东盟的低成本的保税物流服务,大大增强钦州保税港区的辐射功能,对广西、西南、中南开放型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发挥“引擎”作用。(记者 杨桂宁)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