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九次会议11月7至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事局和东盟十国海事主管部门和东盟秘书处代表的5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各方围绕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压载水公约、海事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议题开展研讨,并将积极探讨加强双方互联互通合作的方式。

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建立于2005年10月,迄今已经连续召开9次会议,这一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海事领域交换信息、分享经验和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会议的议题涉及当前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涵盖航运中的船员培养、船舶设计及建造、船舶安全检查、事故应急反应等各个环节。

中国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宋家慧在致辞中表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全球航运也仍处于不景气状态。中国和东盟各国海事主管机关应该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加倍关注船舶安全、船员权益和海洋环境保护,为地区航运业复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多努力。

会议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履行。柬埔寨、缅甸、中国、菲律宾等国代表就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履行情况作了主题发言。该公约在今年8月20日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全球海员将受到统一的海事劳工标准的保护,全球的船东将在统一的船舶工作和生活条件下公平竞争,这将成为国际航运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于海员权益维护、船东公平良性竞争、整个航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公约生效至今将近2个月的时间里,各个成员国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船旗国的检查发证机制开始启动运作,港口国监督网络也不断加强。中国政府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动公约在国内的实施,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批约进程。

会议还将讨论压载水公约、海事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问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