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有个滨海港,深水贴岸,得天独厚。

  潮涨潮落,这些年,滨海人以港口统筹配置资源要素,以港兴业、以港兴县,不断做强和延伸港口产业链,争创沿海开发产业集群新优势。

  当地老百姓则切身感受到三件事:一是经过几年日夜施工,滨海港雏形初显,明年10月份开港;二是港口就像“吸铁石”,吸引全国不少大企业前来投资;三是港区都是新厂房、新大楼,不经意间“长”出一座新县城。一句话,港口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滨海人的生活。

  “能源港、产业港”,是中科院地理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给滨海港的规划定位。港口产业前景可期,但先期基础性投入巨大,县财力难免捉襟见肘。县委书记李逸浩提出“举全县之力建设大港口、集全民之智招引大项目、攻全局之重完善大配套,争当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县”。

  不等不靠,以30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港口配套承载能力。该县累计投入40多亿元,启动“港航路桥”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的疏港航道工程,已完成总长7公里的防波挡沙堤建设,航道疏浚吹填665万立方米,建成省道327县城至港口段、北疏港公路、港城连接线、输变电、淡水引进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发扬“四千四万”精神,以开放合作破解建港难题。该县把央企和知名民企作为招商引资主攻目标,先后跟踪洽谈了全国5大电力集团和3大石油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吸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一批央企全面参与滨海港综合开发。

  在44.6公里海岸线上,随处可见央企标识的建设工地—总投资38亿元的滨海港中电投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总投资94亿元的大唐、华电、中电投3个风电项目,月底前部分机组可并网发电;总投资80亿元的中电投协鑫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中海油LNG综合利用等项目,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有港必有业,港口兴则沿海兴。“港产城”一体化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昔日滨海小县,正向海滨城市嬗变—

  以央企能源项目为主导的临港特色产业,为滨海打造江苏沿海新兴“能源之都”和“石化之城”提供了叠加支撑。因为,集煤电、火电、风电、液化天然气能源于一港的,惟有滨海,其产业“聚变效应”未可限量。

  以沿海观光、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为龙头,加快亲海、近海特色临海港城建设,培植城市新增长点。目前,临海新港城规划调整、近海5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编制、生态小镇等5个临海重点项目都已启动建设。

  以新材料、新医药为代表的沿海高科技园区和深圳南山·滨海产业园,正在改写和刷新传统产业结构,为沿海开发注入科技动力。

  漫步滨海沿海工业园,国家火炬计划滨海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南京大学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吉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南京工业大学滨海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比比皆是。

  “沿海开发切忌低水平重复、项目来者不拒。”该县先后否决不符合入园条件项目近200个。

  园区坚持依靠高科技“选商”,锁定新材料、新医药两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辐射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并培养一批行业“小巨人”,产业销售已占到全县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强。其中,德纳公司开发的CS-12环保新型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清泉公司研发的MACM高分子合成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风正劲,滨海港口产业链的裂变效应,刚刚开始……

  本报通讯员 宋滨东 李章全 沈平 本报记者 林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