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设施,一直以来都是国有资本为主的建设领域。如今,在山东的沿海港口中,已经开始闪现出越来越多民间资本的身影。这些民资的试水,在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与国有港口间实现了互补经营。

日照岚山区拥有国内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年交易木材800万立方,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大,年木材接卸能力只有400万立方的岚山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王继武的公司距离岚山港不到5公里,但他已经好久没有从当地接卸过木料了。

改变从今年9月份开始,由民营企业岚桥集团独资建设的2个十万吨级泊位及时投入使用。

日照岚桥集团副总裁田林:“我们木材泊位从9月份开始使用已经接卸了10多船木材,30多万方,这样预计每年可以完成400多万方,这样就可以填补木材园区需求量的缺口。”

两个泊位的试水成功,不仅填补了市场的空缺,灵活的服务方式和价格定位也让贸易商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日照中兴森工物流公司经理王继武:“现在我直接通过岚桥港进口木材,一年大概100万方,这样我们的物流成本就可以节约约一千万元。”

到明年年底,岚桥集团投资的省内第一个40万吨级深水泊位也将投入使用。除了日照,目前,东营、威海、烟台、青岛等地的民间资本也纷纷看好港口建设这个投资新领域。在东营港,由政府投资8亿元建设海上深水引桥,已经吸引了过百亿社会资本在两侧争相建设专用泊位。

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福一:“民资进入港口有利于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港口资源整合,这样可以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东北亚航运综合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地位。”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