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素来存在着一扇看得见、摸得着、进不去的“玻璃门”、“弹簧门”,如今这两扇门有望真的打开。昨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推出80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

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其中大多是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会议提出,这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将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

事实上,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过去几年,鼓励民间资本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从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非公36条”,到五年之后的新版“非公36条”,以及随后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国资委、银监会、卫生部等多部门出台的42个相关细则,都体现出了政府放开部分垄断行业投资限制的态度,但始终收效甚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以前出台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大多停留在政策指导层面,即使出台了细则也比较宏观,民资根本不知道怎么进入。这次把引入民资的方式、模式都给予了明确,而且还有具体项目,为民资参与提供了具体路径。

据了解,直接向社会资本推出垄断领域示范项目的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经率先试点,北京市发改委去年就发布了《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并随方案推出了126个试点项目,总投资约3380亿元,拟引进社会投资约1300亿元。

此外,会议还指出,下一步将推动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扩大向社会资本开放。要完善配套实施细则,推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等立法,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国务院此次推出向社会资本开放项目将为地方起到带头作用,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出鼓励民资进入的项目。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带动相关基础建设投资,弥补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对经济起到稳增长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基建投资资金不足问题,可谓一举多得。”王军表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