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

青岛港骗贷事件中,据了解,青岛当地至少有17家中资银行捲入其中,涉及的有色金属贸易融资业务的融资额约在148亿元(人民币,下同)。与此同时,还存在从青岛港扩散至其他港口的迹象。青岛港作为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事件的出现自然引起各界关注。

有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负责人明言,就铜融资造假现象,重复抵押的现象是“潜规则”,由于银行对仓单没有严格的监管,致使很多贸易商会用一张仓单去多家银行进行抵押贷款。而此种“潜规则”,面对现时银行对特定领域的融资收紧信贷的敏感时期,在出现问题时更容易引起监管层注意。

有消息称,金融办目前已作为牵头部门,相关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已开过几次会议。

不过,一如某银行高管人士所言,“此次事件只是将大宗商品领域的‘潜规则’暴露出来了,相关方的高调态度不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同时,业界还担心融资欺诈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青岛港发生问题的仓单,可能其他港口也会存在,这一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可能将大为扩展。

此前,外资银行已关注蓬莱港可能出现青岛港事件。蓬莱港在青岛以南约240公里,其母公司为烟台港集团。据知情人士透露,调查人员已无法获取存放在蓬莱港的抵押品。

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青岛港事件被曝出以后,上港集团也进行了积极的排查,目前尚未查出任何风险。此外,消息称相关部门将会对各地的铜、铁矿石、棕榈油等品种的贸易商进行深入调查。

青岛港在通告中明确,“陷入上述欺诈案件的货主及代理均为公司的独立第三方,公司并非货主与代理间协议的订约方。除装卸及仓储服务外,青岛港并未向代理提供其他服务,且对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不拥有任何权益”。但业内人士指出,“骗贷行为不是企业自己就能做得了的,需要青岛港仓储公司与银行内部员工‘配合’才行。”

换句话说,首要是港口、企业、银行各方面协商对“潜规则”作出一个重大改革,否则即使青岛港事件能圆满平息,在不久将来,事件还有可能在其他港口重演。不过,境内外利差一日继续存在,类似青岛港的套利事件是很难杜绝,若要治根本,还是在改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上再下工夫。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