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港口立市,环湾发展。青岛港,在蓝色的胶州湾畔诞生,见证了青岛的重大历史事件,吞吐着历史的云烟。青岛港由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支撑,可谓青岛城市发展史的缩影。

  青岛的港口,穿越历史烟云而来,诉说着悠悠千古兴亡之事。青岛的海岸,分布着众多的港口,而胶州湾自古就是一个重要对外贸易的港口。秦朝的琅琊港,是徐福东渡入海的出发点。到了唐宋,板桥镇和塔埠头,是商船云集的出海口,也是对朝鲜、日本乃至东南亚的贸易港口。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即墨知县许铤上书朝廷,提出开放海上运输,后获准在县境内开放了青岛口(即今市南区域内,天后宫前,栈桥东),青岛口海运贸易日趋活跃,通商闽、浙、苏。但是,青岛口的重要性在于海防。1891年,青岛建置,事实上,促进了青岛口的贸易繁荣。

  1897年5月,德国对胶州湾考察测量后表明,此处海湾最适合建设港口。1899年,已经将胶州湾作为其租借地的德国人开工建设,筑港工程和胶济铁路双管齐下,使城市与港口、铁路三者互相依托,成为青岛的显著特点。

  1901年,后海以原大鲍岛码头为基础修筑的小港投入使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员和活跃的民间贸易,小港以惊人的速度和扩张力,出现在城市的版图之中。小港码头激活青岛的贸易,带来源源不断的货流与人流,被形容为“舳舻相属,万里连樯,风帆遮海”。小港带来青岛贸易的繁荣,而大港联通世界。大港是青岛现代化的港口,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之中。1904年3月一号码头竣工,二号码头1906年竣工。在五号码头设有150吨的电动吊车和16000吨浮船坞。曾有访问者记录:“即使是像上海和香港这样的世界级的港口也没有这种现代化的设施,更不用提那些像海参崴、旅顺港和威海卫这样年轻的港口了。”

  1901年3月25日,汉堡轮船公司开辟欧洲至青岛的航线,这是青岛第一条远洋航线。港口拉近了青岛与世界的时空距离,打通了与内陆腹地的经济联系,借助港口与胶济铁路,青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了1910年,青岛港已经成为东亚贸易中心之一。

  大港见证了青岛的崛起,也经历了战争的硝烟。1914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无暇东顾,对德宣战。日军从海上封锁胶州湾,从龙口和崂山湾登陆的日军,对青岛发动攻击。在战争期间,为避免落入日军手中,同时防止日军军舰入港,德国人将“伊尔蒂斯”号炮舰自行凿沉,沉在大港入港口。无独有偶,1937年12月,青岛被日军第二次侵略,即将沦陷。沈鸿烈在撤离青岛前,执行“焦土抗战”的策略,不仅炸毁了日本的工厂,下令炸毁青岛港的船坞及其他机械设备,又将二十多艘舰船沉于青岛港主航道中。

  青岛主权几度易手,大港小港目睹几多浮沉。俱往矣,自从1949年青岛解放后,青岛港里再也没有侵犯主权的外国军舰。风雨沧桑六十年,青岛港与时俱进,如今的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组成。董家口港区在一片深蓝的海洋之中,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岛港如同从历史深处出发的一艘巨轮,穿越历史云烟,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