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船时18时30分左右,正在北冰洋考察的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从R11站位赶往C25站位的途中,于北纬76.26度、西经155度附近海域进行了第二次弃船演习。

8月,正是北冰洋最暖的季节,冰雪正在消融,融池、冰间湖、海冰、白雪构成的景色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冷峻、苍茫、静谧,动人心魄。记者刚刚从甲板上拍摄完太阳附近跟着一个小光球的奇景(后经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考察队员丁明虎分析,这种现象是由于“雪龙”船经过时产生的富含水分的热气与洋面上的冷空气结合,形成了雾气和冰晶,在阳光折射下产生的),刚回到住舱,就听见船上发出了“嘟嘟嘟”七短一长的弃船警报声,记者急忙穿上防寒服、救生衣,拿起相机,向三层甲板右舷演习集结处跑去。

按照相关要求,听到警报声,全体考察队员和船员应按应急部署表的分区,在左右两舷待命。演习现场,领队曲探宙、党办主任徐世杰及其他考察队员悉数到齐。负责右舷弃船演习的三副李铭剑等早已在此等候。18时32分,李铭剑开始点名。18时34分,船员启动两舷救生艇,对救生艇机器状态等进行了检查。随后,李铭剑对本次演习进行了点评。他说,此次演习与考察队刚出发不久举行的首次演习相比,在队员集结速度上有了较大提高,有的队员救生意识很强,还携带了淡水和食物,值得肯定。但演习中也存在部分队员救生衣穿着不正确,颈带忘记系死结;部分人员情景意识不强等现象,应引起重视。李铭剑同时还向队员们讲解了登艇路线、人员落水时的救生信号和处置方法,并提醒大家在考察作业时要时刻注意安全。

18时39分,船长沈权拉响警报解除信号音。

沈权说,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进行演习,一是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客船在海上一个月左右就应进行一次救生演习;二是因为北极考察充满了各种风险,难免会遇到安全突发事件。演习可帮助考察队员熟悉、掌握船上救生知识,特别是在北冰洋特殊环境下的救生知识。提高队员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提醒、警示大家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