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西江,浩瀚向东。

2014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沿江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地处西江流域核心位置的贵港市,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和西江息息相关。如何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大有作为,这给贵港市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9月15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西贵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可。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推动贵港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

记者:作为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贵港这颗西江明珠的发展引人关注。贵港市地处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市的几何中心,是西江黄金水道这条“金腰带”上的“金纽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捷。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您如何看待贵港当前的发展形势?

王可:从区位来看,贵港确有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地处西江流域中游,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点,处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心脏”位置等优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资源禀赋。这种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上苍赐给贵港的福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贵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贵港市考察时指出“贵港,贵在有港,福在西江”。就贵港而言,就是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西江经济带、粤港澳经济圈,做好做足“港口经济”和“沿江开放”的大文章,加快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

当前,我国经济在调整和转型中仍处于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一些政策和项目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宏观政策环境更加有利。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自治区很快就出台了《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稳增长目标的意见》三十八条措施,全年重大项目投资额将达5567亿元。其中,涉及到贵港市的有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平南武林港二期等项目,这将对贵港市经济发展形成积极的传导效应。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钢材加工物流园等44个重点工业项目及园区配套项目建设均稳步推进,这将极大地拉动投资增长,强化产业支撑能力。上半年贵港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扶持措施,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年底南广高铁将全线贯通,带来频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铁红利”进一步释放,对贵港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繁荣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兄弟发达城市相比,贵港市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人均经济总量偏低、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城市功能不完善、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心理预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大力弘扬“和为贵、诚为本、干为先”的贵港精神,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贵港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步伐。

港产城互动发展

加快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地带的贵港,将可以享受到国家及自治区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的倾斜,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前不久,广西在贵港市召开了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启动大会,一大批重大项目将落户贵港,对贵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要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发展机遇,对于贵港市来说,当前要做好哪些工作?

王可:作为一个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地级市成立才18年的古郡新城,贵港市因港而名、以港而兴,并处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金腰带”的核心位置,港口吞吐能力、年新增吞吐能力均居广西内河港口首位,货运船舶运力占广西内河总运力的六成多,有着难得的区位优势,具备优良的交通优势,特别是在水公铁联合疏运方面存在明显的成本优势,有着丰厚的物流基础,这为贵港市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在积极参与和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中,我们将深入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探索形成“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力做好港口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加强与沿线城市的联络、互动和互补,形成相互连接、集聚发展,努力将机遇和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快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

一是抓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是贵港的优势,也是贵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将按照“一个港口服务一个产业园区、带动一个城区”的思路,加快港口建设步伐,从航运等级、能力和功能三个方面完善港口体系,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努力把贵港港建设成为功能更为完善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西江航道主枢纽港,增强港口对城市、园区、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快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贵港二线船闸等关键性项目的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形象进度。

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千方百计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产业档次和技术含量。围绕西江经济带建设,完成沿江产业规划修编,实施差异化布局,突出加快沿江五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入园项目的开工率和标准厂房入住率,不断壮大园区经济,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提升沿江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大会战”,突出加强城市路桥、文化体育设施、休闲设施以及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同济大桥、西南大桥和园博园“两桥一园”项目,规划建设14.2平方公里的城市景观带,稳步推进城区旧城改造,进一步拉伸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批初具规模的沿江特色城镇。

抓好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为做大做强贵港市经济总量提供支撑

记者: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加快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经济总量跨越、产业布局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由之路。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说明,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借助《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这一东风,加快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贵港市如何抓好产业发展?

王可:的确,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产业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加快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就要通过夯实产业做大经济总量。当前,贵港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指标偏低,后发展欠发达的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加快发展仍是首要的根本性任务。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深入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培育新的、符合贵港实际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扩大产业规模,做大经济总量,积蓄发展力量。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抓好经济运行态势监测分析,按照增加供给、优化需求、确保重点的原则,保障重要领域、关键时段、重点地区煤电油气运的平稳供应,重点确保钢铁、水泥、林木加工等重点产业企业正常运行,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保持市场稳定。要强化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控,对贵糖、贵钢、华润(贵港)、台泥(贵港)等骨干企业,从挖潜增效、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提供保障服务,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的较快增长。对中小企业,要提供金融、管理培训等一体化服务,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要进一步落实扶持停产亏损企业的政策措施,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早日复产增效。对在建的金宏光亮铜杆、雄森生物科技、华洋纳米碳酸钙等产业项目,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力促其尽早竣工投产。

二是努力调结构稳增长。稳增长、促发展,关键是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作为当务之急、长远之策抓紧抓实。一是努力壮大优势工业。要通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冶金、家具、热电联产、陶瓷、食品、皮革、铜精深加工等7个重点行业,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强优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努力稳定生产经营,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切实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以小并大”土地流转,为开展规模经营提供土地保障。突出抓好粮食稳定增产增效行动,深入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确保粮食安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建好35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31个标准化设施养殖示范基地、万亩荷塘的基础上,创建富硒大米、富硒莲藕等特色品牌,打造粤港澳地区农产品(000061,股吧)直供基地。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流通建设力度,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推进商贸物流、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以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生态养生为主要内容的贵港特色旅游,抓好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良性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三是扩大开放合作。主动对接首府,重点面向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按照“热情招商、冷静洽谈、审慎签约、全力落实”的思路,引进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在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为承接大产业、建设核心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贯彻落实好《梧玉贵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分工协作,提高贵港市经济发展互补性和融合度。发挥高铁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高铁沿线地区合作,构筑高铁经济圈,推动运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着力推动改革创新

把优势和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记者: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从贵港市改革开放历史和发展现状,从贵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面临的难得机遇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是贵港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区位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赶超跨越的一次难得契机。贵港市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充分挖掘释放各种潜力,加快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

王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贵港各项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会,也是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部署会,这次全会提出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军队和党的建设等7个领域,系统提出了15个方面的改革部署,实际上也是鼓舞和鞭策我们去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去年以来,贵港市认真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统筹推进,找准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能改的坚决改,能做的及时做,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努力把区位优势、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认真做好行政审批的“减法”,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操作规程,对投资额超1000万元的项目,分项目备案核准阶段、项目用地审批阶段和建设工程许可证审批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流程图和时限要求,审批时限由原来的一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52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操作规程,提高审批效率;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优化园区机构设置,市级从规划、准入、环保三方面把关,县级进行经济事务管理,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在农村改革方面,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发挥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牵头作用,全面推广水田“小块并大块、农民变股东”的“夏里模式”,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加强金融改革发展规划,推进“活跃金融生态城市”建设,打造主体齐全、产品丰富、创新踊跃的金融体系和投融资机制,提升贵港市对金融资源的吸纳和聚集能力,为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惠及百姓

记者: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群众的期待,更是党委和政府最大的责任和压力。对于贵港市来说,如何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王可:身处在一个530多万人的城市,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改革和发展的关注和期待。近年来,贵港市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民生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注重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重点民生上筑起了一道道保障线,全市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民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必须继续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确保民生支出不降低、为民办实事工作不推延,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惠及百姓。

我们采取市领导挂点包干的方式,全力抓了东环大桥、解放路、同济大道、城区至覃塘一级公路等项目建设,实施了92条小街小巷路面硬化、铺设排水管、安装路灯等,抓好金港大道等“严管街”的整治,加大对违章建筑及街道乱摆乱卖现象的治理力度。同时注重加快农村各项建设步伐,确保2015年全面实现建制村通水泥(柏油)路。大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建一所幼儿园、两所小学、一所初中,抓好市达开高中改扩建工程建设,新建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年内新建保障性住房8576套,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814户,新建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卫生院职工和乡镇干部职工的周转房;继续抓好“美丽贵港·清洁乡村”活动,在巩固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深入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优良的作风

为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提供保障

记者:实干成事,实干兴邦。言行一致,崇尚实干,不仅是历代贤明政治家所推崇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对于贵港来说,加快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干部作风是保障。立足于转变作风,贵港市如何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果?

王可: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对干部作风建设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项事业,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工作作风最终体现在措施的落实和工作的实际成效上。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关系到我们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关系到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成败。客观上讲,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当前,贵港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勤政务实清廉,各项工作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将切实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树立科学务实、真抓实干、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以优良的作风、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努力开创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新局面。

具体来说就是要确保政令畅通,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安排,做到令行禁止。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抓好作风建设,切实起到率先垂范的导向作用。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组织协调,为组织分忧,为基层解难,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完成工作任务,努力在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动地办、积极地办、自愿地办、高兴地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通过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改,促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使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明显提高;经常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怒气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在一线使用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重用干部、提拔干部,让一批实干苦干、敢干能干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制度,既解决突出问题,又防微杜渐,坚决避免一次活动一阵风。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