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东北的黑龙江正式提出打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北京以东的几乎所有省区,以及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均提出了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构想。

面对中国东部地区诸多桥头堡、始发地的声音,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新海丝”)的建设重心在国外,主要任务是形成双边乃至多边合作框架。其次,“新海丝”虽然已经过战略提出阶段,但仍处在积累共识的阶段。

“合作机制创立后,签署一些议定书、协议,通过公路、铁路、港口等来构建这个体系。”他如此形容其应有的计划进展。

“虽然‘一带一路’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但互联互通并不是目的。它仅仅是这个战略目标的一个方面。在我看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是要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实现一个由中国主导、相关国家自愿参加的,利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技术积累、资金积累构建的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张宝晨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新海丝”还处在积累共识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争取“新海丝”的“出发地”,也因此很关注其具体线路,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宝晨:“新海丝”现在说得比较多的有4条线路。一是南向线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抵达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其他太平洋岛国,这条线路也可以连接南美洲。

西向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一直到非洲;另一条是经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延伸至欧洲。

第四条线路是东向,从我国沿海经日本、菲律宾岛链直达北美洲,未来还可以通过北极航道连接北极国家。

这些线路覆盖了世界几十亿人口,这些地区未来会更有活力、加速发展。

现在关注比较多的是亚洲特别是东盟地区,这是近期的重点。西向两条线和南向线路长远看意义很大。

现在国内很多地方政府都把“一带一路”作为发展机遇。为了搭上这列“班车”,提出了很多名目,比如丝路起点、支点、桥头堡、转运中心等。

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因为都想把自己纳入建设规划,给地方的投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但是,这是我们以往推动国内发展建设的思路。人们头脑中的规划是类似于我国的“五纵七横”公路网那样的规划,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出台个文件,大家照着去落实。

“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新海丝”的建设不会这么简单。没有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共识,是不会有所谓规划的。

“一带一路”建设总体上有个路径问题。我认为这个路径包括四个阶段:战略的提出、共识的达成、规划的形成和战略的落实。当然,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现在所处的阶段?

张宝晨:现在,战略已经提出,主要处在积累共识阶段。很多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反应很积极,但也有担心和疑虑,也不排除有的国家反对。为什么要反对?你要打造新的世界发展格局,原来左右格局的人能舒服吗?

共识最终是会达成的,因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成果的机遇,它是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但共识的达成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我们做大量沟通交流工作。我们可首先与反应积极的国家达成深度共识,把实事做起来。我们现在与东盟、中欧、非洲一些国家的合作就很有效果。

有了这样的共识,国与国之间才能就区域合作谈规划。到一定的阶段,沿线国家间还形成“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共识和合作机制创立后,签署一些议定书、协议,就可以具体落实到公路、铁路、港口、电网、能源等项目上了。

我估计,“一带一路”至少是50年到100年的长期战略。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人文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设。各行各业各领域都会涉及,标准化、技术合作、联合研究以及经济纠纷的协商机制等都会纳入。

“一带一路”是长期大战略,其建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需要我们运用智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