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带一路”战略初期的重点,对于其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来说,港口将是需要布局的关键节点。

3月28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称《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愿景与行动》的框架思路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力图将贸易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引向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要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提出要“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在上述纲领性文件出台前,中资在海外港口的布局受到高度关注。就在《愿景与行动》发布当天,上港集团[0.76% 资金 研报]中标了以色列港口25年码头经营权项目,中国港湾建设集团(下称中国海湾)也被确认将参与埃及两个港口的建设和运营。此前,中资投资希腊和斯里兰卡港口产生的风波也逐渐平息,有望继续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梳理发现,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埃及、以色列、希腊、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地的港口背后均有中资企业的身影,这当中不仅有招商局、中远、中国港湾这样常年有港口投资传统的央企,上海港、青岛港、北部湾港等地方港口运营商也在积极以各种方式投身海外。

随着出海投资经验提升,中资企业参与海外港口建设的方式已从参建码头、港口升级到了争取长期的特许经营权甚至直接收购港口股权,其在海外港口的话语权也不断增加。

海外港口掀投资高潮

3月28日发布《愿景与行动》前后,中资企业在海外一系列的港口投资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上港集团(600018.SH)于3月28日公告,确认收到以色列港口开发和资产有限公司的通知,公司成功中标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特许经营权。

根据上港集团的公告,海法新港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北侧,全部建成后码头岸线总长1500米,设计年吞吐能力186万标准箱,将具备接卸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19000TEU)的能力。公告并未透露中标金额,此前有报道称预计该项目的投资超过6亿美元(约37亿人民币)。

对于上港集团来说,投资海法新港的意义更多在于看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法新港位于地中海东岸。按照以色列的设想,未来这一港口将与一条跨越地中海和红海的高铁对接,从而绕过繁忙的苏伊士运河,成为中国至欧洲的重要贸易通[0.00%]道。

同在地中海沿岸的埃及也在推动港口的建设。埃及此前一周与阿联酋Al-Suwaidi集团和中国港湾集团签署协议,后两者将负责投资埃及埃因苏赫纳(Ain Sokhna)港和达米埃塔(Damietta)港的开发。中国港湾建设不仅将作为项目主承包商参与建设,还将以运营商的身份参与两个港口的开发。

与海法新港隔海相望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股权出售也有重要进展。正在访华的希腊副总理兹拉加萨基斯3月28日表示将在未来数周内把比雷埃夫斯港口的多数股份出售给中国,一改希腊政府此前对中国企业的态度。

比雷埃夫斯港是在地中海沿岸有极为重要的区位优势,中远旗下的中远太平洋[1.59%](01199.HK)目前管理着该港的2号和3号货运码头,并竞标了目前拥有1号码头的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

招商局、中远引领外港投资

事实上,中国港湾投资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也迎来了转机。斯里兰卡新总统西里塞纳于3月26日表示目前科伦坡港口城出现的情况是暂时的,并保证将向中国投资者提供健康的投资环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科伦坡港口城更多是一个地产开发而非港口建设项目,中国港湾在斯里兰卡另有港口项目投资。早在去年9月,中国港湾和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局国际[6.38%](00144.HK)就宣布组成合资企业与斯里兰卡港务局签订协议,参与开发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项目二期的集装箱码头,可获得经营开始后35年的特许经营权,项目总投资为6.01亿美元(约37亿元)。

招商局国际此前在斯里兰卡参建的科伦坡港集装箱码头一期已于2013年8月建成投建。该港口年设计集装箱吞吐能力240万标箱,投资额为5亿美元,招商局国际占股85%。

这两个斯里兰卡的港口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事实上,以港口为主业的招商局国际截止到去年,已经在全球13个国家的港口进行了布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于2013年用4亿欧元收购了航运巨头法国达飞旗下的TerminalLink 49%股权。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该公司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有港口业务,其中法国、比利时、摩洛哥、马耳他等国港口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

为与其航运业务结合,另一家央企中远集团多年来也一直在通过中远太平洋[1.45% 资金 研报]投资海外港口——上述希腊比港的码头经营和港务局股权收购竞标都是由中远太平洋在推动。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中远在新加坡、比利时安特卫普、意大利那不勒斯、埃及塞德等港口都有参股投资,其持股比例在20%到50%之间。

港口投资升级

随着港口的战略地位逐渐得到重视,中资企业在投资海外港口时的策略也在不断变化,开始从以往参股向要求控股、从参与建设向参与运营转变,港口的定位也越来越有针对性。

以中远为例,中远目前在新加坡、比利时安特卫普、埃及塞德的港口参股比例分别为40%、25%和20%,但目前已经在寻求希腊比港港务局的67%的股权占比。招商局在前述达飞旗下港口公司的持股不到一半,但在斯里兰卡的两个项目都处于控股或联合控股的地位。

上港集团除了上述以色列港口项目外,还在2011年参股25%成为了比利时泽布吕赫码头公司的股东之一。未来上港集团计划其20%的业务都来自国际投资。

除了前文提到的上港集团,青岛港也是一个例子。早在2011年青岛港(06198.HK)就与中石油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原油码头运营战略框架协议,该码头位于缅甸西部的皎漂港,是专门配合中缅原油管道的配套设施之一。青岛港也在去年与迪拜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试图寻求国际业务的发展。

此外广西的北部湾港务集团也曾于2013年收购了马来西亚东岸的关丹港40%的股权,而这个港口也是马来西亚政府新提出的港口建设规划。

和以往仅仅是投资港口不同,中远、招商局和中国港湾等央企在希腊、斯里兰卡、埃及等国家的港口建设中都不仅仅是建设方或单纯的财务投资者的角色,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港口的运营甚至战略规划当中。

这种变化也反映出一个现实:相对于建设已经相当成熟的欧洲港口,新兴国家为大力推动港口建设,更愿意给中资企业更多的主动权。这样的对比之下,在未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中资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投给发展中国家的港口。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