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港经济区与百余国家地区开展通航贸易

天津临港经济区道路信号灯及标志牌建设日前全部完成,实现了区内现状交通路网的设施配套全覆盖。记者了解到,针对海工企业的自身特点和配套需求,临港经济区全面开展了围海造陆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为区域发展积累了后劲。目前,已围合海域130平方公里,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正式通航运营,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航运业务往来,开通了12条国际航线,成为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据了解,临港经济区在坚持港口和工业一体化的定位基础上,在20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用地中,统筹规划了约35平方公里的海洋工程集聚发展区域,并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目前,已围合海域130平方公里,成陆122平方公里,建成变电站5座、蒸汽热源厂2座、燃气调压站4座、泵站23座,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日。

此外,规划了万吨级泊位200个,20万吨级航道1条、10万吨级航道2条。目前已建成万吨级泊位29个,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已正式通航运营,一期5万吨级高沙岭航道的浚深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完善了“港、铁、陆”联运系统,形成了具有临港特色的港区运营系统和多式联运体系。

“在区域发展上,临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临港由单一的工业园区向海滨特色、宜居生态的港口新城逐步转变。”临港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三个高品质生态配套小区建成入住,14万平方米的蓝领公寓已投入使用,生活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一应俱全。此外,区域绿化面积达到519万平方米,贯通南北的绿化走廊生态作用明显,占地63万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获评“天津市五星级公园”,是国内最大的生态恢复工程之一。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会使区域发展得更好。按照规划,到2020年末,临港将形成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该负责人介绍,临港将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船舶和海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