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反弹行情让已经习惯熊市的大宗商品投资者扬眉吐气,黑色系的“涨停潮”更是令人咋舌。而“赚钱效应”也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场,市场人气爆棚。但疯狂过后,盛宴或正在散席。

首当其冲的,便是今年以来一直表现强劲的铜。LME期铜一季度涨逾3%,创2014年二季度以来最佳表现。但3月23日以来,铜价已连跌六日,从3月18日创下的四个月高位5131美元下跌了近9%,再次回到年初水平。

而中国仍然是决定铜价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中国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40%,对市场整体供需影响很大。因此,中国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对全球铜市而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路透指出,中国的铜库存目前接近纪录高位占到全球的78%,可能即将向国际市场释放其中一部分,这势将给全球铜市带来巨大震荡。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上海期交所监控的铜库存已触及394,777吨的纪录高点。

安泰科分析师何笑辉估计,包括保税仓库库存,交易所库存以及贸易商和炼厂持有的铜在内,目前中国精铜库存可能超过100万吨。这相当于2015年中国915万吨精铜消费量的11%。交易员称,上海保税仓库里或许储存了超过48万吨铜。储存在保税仓库的金属是免税货物。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伦敦交易所(LME)铜库存跌至逾一年来新低。目前,上期所铜库存已经高于伦敦铜库存,这是逾10年来首次。

      

交易员还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会加大铜出口量,一反往常甚少出口的做法。2016年头两个月,中国精炼铜出口月均不足10000吨,2015年的月均出口为17000吨。

分析师称,中国的精炼铜供应本就严重过剩,而建筑和电子制造业的放缓又扼杀了需求,令国内庞大的炼铜行业雪上加霜。中国炼铜厂商所面临的形势可能是20年来最差的。如果他们开始出口,丝毫不会感到奇怪。

中国出口增加将也标志着全球铜贸易流动的突然转向,2015年中国的精炼铜进口还创出了纪录高位。此外,中国出口铜也将对市场信心构成重大打击,此前全球主要矿业公司增加铜产量都是期待中国长期需求走强。

据悉,中国的冶炼厂或许还利用税制以减少可能缴纳的关税。至少有八家中国大型冶炼厂允许在出口精炼阴极铜时遵循一种税制。根据这种税制,进口铜精矿原料的冶炼厂日后如果将精炼铜用于出口,可以免征17%的增值税,出口时还可免除10%的出口税。

路透称,预计今年全球铜供应过剩量为15万吨,虽然这是大约2015年过剩量36.3万吨的一半,但这并不意味着供求关系马上就将恢复平衡或是铜价即刻就能扭转势头。相反,铜价的恢复预计将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个中长期的过程中,市场需要继续消化上一次铜价暴涨所造成的铜相关项目暴增的后果。

黑色系表现分化,铁矿石大幅回调

与期铜大幅下跌相比,“商品明星”黑色系表现有所分化:牛冠全球商品市场的铁矿石高位回落,自3月21日触及逾六个月高位后,铁矿石期货价格在3月22日低开并一路下行,目前跌幅已达12%。

但热轧卷板、螺纹钢以及焦煤、焦炭等钢铁行业上游原料仍继续走强。业内人士称,现货市场焦煤、焦炭的前期库存已经大幅降低,市场价格上涨比较明显,钢厂端采购积极,市场再次出现抢库存的情况,这带动焦煤、焦炭期货价格上涨。

              

不过,铁矿石一季度的惊艳表现并非来源于基本面的大幅改善,实际上,铁矿石库存仍然惊人。数据显示,港口铁矿石库存上周飙升2.3%至9700万吨,创下了2015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西太平洋银行称,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持续增长后,铁矿石库存未来几月有望突破1亿吨。这种状况显然会影响铁矿石价格并抑制其进一步复苏的潜力。

分析师认为,“黑色系”维持了较长时间、较大幅度上涨,但现实需求是否出现反转性的改善仍需要时间和数据来确认,仍需要谨慎对待后市。

大宗商品真正反转尚未到来

此外,作为大宗商品的龙头品种,近期原油再度出现大幅波动,先是下跌了14%,近日大幅反弹,跌幅缩窄至7%。不过分析认为,近期国际油价明显反弹,主要是受多哈会议或出现更多利好的预期推动。如果最终结果不及预期,油价可能很快重回下行通道。

                      

反弹还是反转,对处于熊市周期中的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尤其重要。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场在2016年首季上涨,无论从幅度还是拉升速度来看均创近年之最,而令市场担忧的是,基本面并不具备反转条件,预期转好和资金炒作情绪的推动恐令大宗商品市场患上“虚热”,后市一些前期被过度炒作的商品价格将逐渐“降温”回归基本面。

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称,一季度货币流动性的宽松令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为此次商品的反弹创造了货币基础。但无论是货币还是生产预期都不能改变整体消费疲弱的现状,因此价格的回升必然只能定位成反弹行情,整体逆转的条件仍然不充分。随着价格的回升,必然会令前期由于利润丧失导致的减产重新复工,产能利用率提高。而在消费疲弱的背景下,供需失衡的现象将难以改变甚至将进一步加重。

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的下行大周期虽已近尾声,但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去库存去产能仍是进行时,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且近期市场转暖将影响去产能去库存的进度和质量,市场再度下行的“结构力”和“惯性力”将逐渐占上风,大宗商品再度降温的可能性较大。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预测,4月大宗商品市场“倒春寒”概率较大,或出现换季式“降温”,市场一时的火爆不能掩盖供需矛盾依旧尖锐的事实,大宗商品的全面根本性复苏尚未到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