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春雨洗征尘,久别重逢分外亲。4月12日上午,春风新雨中,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的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船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和上海市政府代表等到码头迎接。

陈连增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向完成各项考察任务的全体考察队员致以诚挚问候。他指出,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考察队员发扬南极精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和辛劳的汗水,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取得累累硕果。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海洋和极地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希望广大海洋工作者再接再厉,深入开展极地考察研究工作,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自2015年11月7日从上海起航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历时158天,“雪龙”船航行约3万海里,“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飞行近8万公里,两支内陆考察队行程3500公里,共完成45项科学考察项目和30项后勤保障与建设项目,硕果累累,使我国在南极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第3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返回上海基地

欢迎活动现场

此次考察期间,“雪鹰601”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南极,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迈入航空时代;“雪龙”船采用逆时针航线再次环南极航行,创造我国船舶到达地球最南纬度纪录,回程中在西风带赫德岛安全避风,使我国极地航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南大洋调查取得很多新发现,一批重要进展成为开展南大洋综合环境监测业务化工作和科学前沿研究的关键;内陆队再次成功登顶冰盖之巅,昆仑站主体建筑正式入住使用,全部设备稳定运行;长城站和中山站持续能力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南极考察综合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南极科学活动更加聚焦国家需求,进展显著,科学研究进一步走向国际南极科学前沿,国际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一批重要的科考成果;极地考察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和应用示范快速发展,国产装备亮相南极,极端环境支撑保障技术创新快速发展,成效凸显。

目前,第32次南极考察队中的33名越冬队员仍然坚守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开始了漫长的越冬生活。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将开展气象、生态、极光等项目的科学观测研究及后勤保障工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