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之“蜜糖” 实体经济之“砒霜”

一季度资金放量,A股怎么会熄火呢?原来钱都跑到期货市场了。上周,期货市场上演“黑色风暴”,螺纹钢、铁矿石、焦煤纷纷上演涨停潮,现货价格也出现200-500元/吨的周涨幅。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4月20日,螺纹钢、铁矿石、焦煤分别上涨62%、65%和53%,大宗商品投资回报率远超其他品种。无怪乎,“周期归来”成为资本市场新逻辑。

问题是,就在去年底,重点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不足1.6元/斤,被戏谑为跌破“白菜价”,煤炭和钢铁的亏损面分别为95%和50.5%。且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上述几个行业在“供给侧”大旗下成为“被革命者”。那么,是什么让大宗商品乌鸡变凤凰?

中国经济上半场的“绝代双雄”,楼市和基建联袂发力,被认为是大宗商品“周期归来”的发动机。一季度,新增贷款4.61万亿,创历史新高,近三分之一,约合1.5万亿投向楼市,多增的9300亿有一半投向按揭,金融“加速器”效应显现,“楼市+信贷”再次发威。

楼市上游实现“V形大反转”,完全拜下游销售火爆所赐。货币宽松、居民加杠杆和地方刺激不断,今年一季度楼市可谓史上最火热的“小阳春”。与此同时,基建迅速发力,楼市和基建“双引擎”加足马力,总需求迅速抬升,经济实现“开门红”,利好大宗商品,这是历史规律,2009-2011年、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下半年,都曾出现过。

同时,2015年的开发投资增速创19年新低,外贸连续4年未达预期目标,加上“供给侧”改革,大宗商品价格甚至低于2008年,生产线全面撤退,供给弹性下降。楼市和基建的突然反弹,让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端始料未及,涨价是唯一选择。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国经济之积弊非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故大宗商品回升是暂时的,楼市繁荣仅让其获得喘息之机。但是,资金驱动使所有资产价格开始狂飙。当前,无论楼市还是股市,投机炒作风气很盛。

楼市已然泡沫化,大宗商品反弹但资金未入实体,螺纹钢期货成交量超过沪深两市交易额、超过现货一年成交额,资金在期货市场这个高杠杆的零和游戏中“博傻”。谁都知道,大宗商品恶炒的后果就是通胀,央行货币政策开始突出“稳健”,楼市的体量再上台阶,预计紧缩后的冲击将更加吓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