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36年的功勋海洋科考船“科学一号”光荣退役

5月20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光荣退役。这艘服役36年的功勋科考船将无偿捐赠给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区,改造成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实训基地,继续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发挥余热。

“科学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专业海洋科学考察船,入CCS船级,总长104米、吃水4.9米,排水量3324吨。与之前我国的科考船大多由退役军舰改装而成的不同,3000吨级的“科学一号”一亮相就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海洋能力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科学一号”考察船配备了十个实验室和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以及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可进行地质、地球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和环境保护等综合调查。

自1980年建造以来,“科学一号”一直是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航行轨迹遍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等海域,最远曾到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曾两次穿越赤道,总航程60余万海里,采集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数据。“科学一号”考察船服役36年来,逐步培养出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专业海洋科学考察队伍。其中,在远航太平洋的考察中,科学家发现了“棉兰老潜流”,改变了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动力学结构的传统认识,对海洋经向热量输送、平衡和气候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陆架考察中,发现了中尺度涡“东海冷涡”,推进了中国陆架环流的研究;在多国合作联合科考提升了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影响力。

无偿捐赠古镇口改造成科普基地

退役仪式现场,曾经和“科学一号”并肩作战的老船员、老科学家们依依不舍,又倍感荣幸。据透露,退役之后,曾经驰骋大洋的“科学一号”将变身为海洋教育的“传播者”。届时,“科学一号”将以实物、展板、模型、电子化影像、声光、内部网络动态展示、人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打造成为青少年提升海洋意识、学习海洋知识、了解海洋科考的科普教育基地。同时,“科学一号”还将作为海洋科技人才实训基地,成为海洋和船舶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平台,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现有14艘科考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岛已有、在建的千吨级以上科考船达到了14艘,科考船数量和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其中,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拥有两艘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科考船,“向阳红01号”满载排水量4980吨,今年4月完成了船舶江试,“向阳红18号”日前刚刚完成航行设备试验性检测,将在90%的大洋进行调查;

中科院海洋所的“科学号”被称为“海洋上的移动实验室”,与“科学三号”一起承担综合科考任务,“创新号”则主要承担近海科考任务,另外还有一艘长江口生态站近海科考船在建设当中;

“大洋一号”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目前正在印度洋执行第39航次科考任务;

“向阳红06号”是国家海洋调查船队首批成员;

“向阳红09”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4500吨级远洋科考船,是“蛟龙号”潜水器的母船;

“海大号”隶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首艘以学校名字命名的科考船,此外海大还拥有“东方红2号”、“天使1号”两艘科考船,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正在建设当中,即将组成从近岸、近海至深海大洋具备完整调查能力的海洋科考船队;

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北斗号”调查船承担了大量海洋渔业科考任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