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光景 集装箱铁水联运渐行渐好
 

铁水联运

这是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一个缩影。自从2011年《关于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政策推动、地方扶持、港口自身努力以及相关部门协作下,2015年,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宁波和深圳为代表的六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通道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箱量达到153.5万标箱,比2010年增长68%;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初现成效,大连、连云港、宁波、深圳等港口已经基本实现互联互通,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铁水联运节约物流成本二至四成

“宁波市海铁联运起步于2009年,当年只有1690标箱,参与企业2家,开通城市7个。2015年,宁波完成17.05万标箱,19家参与企业和20个城市。这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宁波市海铁办专职副主任、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局长葛更坚告诉记者,为推动铁水联运发展,宁波市政府成立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市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宁波市交通委,每三年出台一次海铁联运补助资金扶持政策。预计“十三五”末,宁波将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箱量50万标箱,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

宁波的发展之路正是最近5年我国大力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的一个生动写照。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总工张哲辉告诉记者,自2011年9月,交通运输部和原铁道部在连云港召开了铁水联运现场推进会,铁水联运参与各方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大的促进,从南至北,各地推出了多样的措施和手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比如,作为中国最早开展铁水联运试点的连云港港,已将铁路延伸至码头,真正实现了从海运到铁路运输的无缝连接。目前连云港港已开辟了经霍尔果斯出境的陆桥第二通道,开行至郑州、西安、阿拉山口等地“五定班列”,与中西部15个省区市实现“一站式”报关报检、查验、放行,成为广阔而纵深的中西部腹地最为便捷的出海大门。

推行集装箱铁水联运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让人欣慰。集装箱铁水联运能够发挥铁路和水运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便于实现海运与“无水港”对接,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青岛运至西安的国际集装箱,采用铁水联运比从水路转公路的方式节约物流成本20%至40%。

与公路货运相比,铁水联运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15年连云港到阿拉山口过境集装箱达5.3万标准箱,节约燃油2.9万吨,这相当于2.7万辆私家车一年的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8.6万吨。此外,铁水联运还能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 口岸订舱缩短5小时

走进连云港港赣榆港区,位于港口中控室的连云港物流网上,工作人员随机从电脑上调取出一个集装箱,与该集装箱相关的铁路班列的时间和货主要求的发车时间,这个箱子在连云港港内转运情况、发车时间以及预计到达目的地时间清晰可见。

据连云港港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集装箱进出口双向都可以接受客户委托,在固定的铁路班列和固定的站点,港口有专门的承接公司承接货物,负责送到港内,港内会预先得知到达时间和即将搭乘的船舶到港时间,再将集装箱送到船舶所在的泊位堆场,最后将集装箱送到船上。

这种崭新的操作模式是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记者了解到,2012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以及财政部办公厅研究同意将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列为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开展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完善多式联运运输组织信息协同的新模式。

2014年,经过不断研究,打通集装箱物联网系统的32项数据报文标准已经编制完成。在此基础上,连云港港和大连港已经通过与当地铁路局的合作,率先开发并成功上线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部分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班列集装箱在途信息的动态跟踪和查询,请车、装卸车作业的电子化等,提高了港口铁路箱操作的计划性。这意味着铁水联运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多年沉积的机制障碍与技术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副主任倪鹏告诉记者,目前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经打通铁水信息共享通道,实现信息查询与监控、车货实时追踪、路港业务协同、数据接口与统计等功能。基于这些功能,港口可以对进行海铁联运的集装箱实现电子货票、电子委托等应用。据估算,电子订舱系统使得口岸的订舱时间平均提前了5个小时,缩短车辆在接轨站的平均停留时间1个小时以上、港铁平均车停时1.1个小时、码头内的平均车停时0.5个小时,同时精细化装车推动车辆超载率下降65%,海铁联运集装箱的翻倒率下降78%。

铁水联运经营人增多

2014年12月,大连集益物流有限公司与沈阳铁路局大连货运中心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大窑湾地区物流中心项目。这标志着铁路货物快运模式率先在大连港建立并运行。在大连集益物流有限公司的统一运营下,大连港已开通二十余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重点班列线路,业务覆盖沈哈铁路两局50余个内陆站点,班列密度达到每周70余班;构建和形成了以大连为转运中心的“中韩俄”国际物流大通道。2015年大连港海铁联运量达到34.9万TEU,位列沿海港口首位。

5年来,类似大连集益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他们纷纷抢滩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连云港港成立了新丝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并与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连云港港铁集装箱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盐田港集团和和记黄埔港口集团成立深圳平盐海铁联运有限公司;营口港集团联合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辽宁红运物流集团成立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

张哲辉告诉记者,目前,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经营人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辽宁沈哈红运为代表的港口企业、铁路公司、民营物流企业等多方合作的经营模式;第二种是港口企业投资组建公司经营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例如大连集益物流有限公司、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种是航运企业与铁路公司合作经营的模式,例如中海集团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开行的合肥—宁波线路,中远集团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开行的苏锡常—上海的线路等;第四种是民营企业承包运营铁水联运线路,例如台州—宁波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由浙江铁达物流有限公司进行经营,铁达公司与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签订了协议,获得该班列的经营权。

“无论哪一种模式,集装箱铁水联运经营人的出现都将原本分散的市场资源统一在一个运营主体下,不仅解决了货物运输全链条衔接问题,还使市场更容易集聚和进行培育。这是市场逐渐发挥力量,从政府主导推动向市场逐渐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喜表现。”张哲辉告诉记者。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