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企业形成规模聚集效应 成海工装备产业高地

新区企业博迈科生产的国内最大海上模块装船出口

近日获悉,国内知名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泰富重装集团正在滨海新区的临港经济区打造泰富港机及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使泰富成为我国该行业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端装备制造的标杆和先进制造的引领者。目前,天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总承包和服务领域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自主研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模块化钻机建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滨海新区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新区海工装备产业叫响海内外

据了解,借助临海和港口优势,滨海新区目前已经聚集了中海油服、博迈科、太重滨海、鑫正海工等海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以及TPCO等配套企业及海洋工程总承包等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造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记者从太重滨海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建造的TZ-400自升式钻井平台是天津本土第一个设计、制造、下水、调试完整建造的海上钻井平台,该平台将于年底交付使用。此外,太重滨海制造的2.35万吨单动卧式铝挤压机是世界最大的卧式挤压机。临港经济区另一家海工装备产业龙头企业博迈科则在模块设计和集成建造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该企业可以生产总重量千吨级的海上模块整体,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能够满足国际高端客户各种项目的要求,有能力按照API等世界石油通用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建造与施工。

海工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特种钢材,而天津则聚合了海工装备上下游产业链条。近日,天津钢管集团成功中标两艘GustoMSC NG-2500X自升式生活平台合同,为其提供X100Q平台桩腿用结构管,这巩固了天津钢管集团在海工市场管材生产供应方面的国内领先地位。据了解,天津钢管集团具备研发、生产海洋用无缝管的实力。这意味着,天津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非常便捷地采购津产钢管,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缩短了产品出厂周期,进而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新区海工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海上钻井平台逐步形成比较优势,具备了300米水深以内的模块和平台建造能力;形成了200万吨造修船能力,开发了物探船、工程勘察船、15万吨FPSO等海工装备;抗高压、耐腐蚀石油套管和海底柔性复合深水域软管技术等海洋装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已经应用于海上钻井和海底输油。“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新区已经拥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产品包括海上平台、海底设备、水下机器人等等。”滨海新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临港经济区为基地的一批海洋工程企业形成规模和聚集效应,多家企业的核心产品成为“杀手锏”项目,代表滨海新区走向国际市场。

瞄准海工装备产业新区持续发力

临港经济区“十三五”规划中,将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创新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到2020年末,形成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船舶和海工龙头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基于“互联网+”的海工装备生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以海工成套装备为核心、以基础部件为支撑、以全链服务为特色的完整产业体系。临港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环渤海海洋工程装备综合服务基地和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创新国家级示范区的中期发展目标;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的远期发展目标。

不仅仅是临港经济区,新区的其他功能区也非常重视海工产业的发展。滨海高新区正在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国家科技兴海主导区。海洋科技园聚集了以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为代表的数十家涉海企业,形成了海上油田开采服务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工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六大海洋产业,集聚发展、上下游产业对接的格局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东疆保税港区在融资租赁、离岸金融、启运港退税和国际航运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势,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一年前,东疆推出了《加快海事金融产业发展(暂行)鼓励办法》,在推进投资便利化、实现监管便捷化、提升融资便利化、优化涉税服务、加快培育产业链、完善产业支持平台六大方面更好地助力海事融资租赁业发展。东疆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称,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投资成本高、建造周期长,特别是海工平台,如果通过银行贷款方式采购,在期限和额度上很难匹配。而融资租赁可以很好地帮助船企和海工运营商解决资金问题,对于海工企业来讲,可以短期内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急需的装备,减少资金沉淀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去年以来,新区已有多个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相继在东疆完成了租赁业务。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