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民造出发电船 年发电够两千个家庭使用

7月12日上午10点,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神臂咀长江上,一艘船体两侧各有三组叶轮的铁红色怪船左侧三组叶轮开始旋转,发出一阵怪异的声音。除了几根固定船体的钢绳,还有一组电线从船上接到山坡的电线杆上。怪异声响减弱,坡上断电的小二楼里灯亮了,电视放起了。

坐在岸边竹笼下乘凉并目睹一切的老泸村村民余土明点燃香烟,转头对同村人说,“倒腾了4、5年,‘下水’试验都快1年,白三的发电船终于能稳定发电了。”

白三名叫白存新,是这艘名叫“杰兴11号”长江首艘发电船的专利拥有人。这一天,经过合江县泸州玉宇电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检测,所发电力达到接入国家电网标准。早在4月中旬,科研项目《水车式双体发电船研究》项目即长江首艘发电船(“杰兴11号”)项目顺利通过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学会、长江泸州航道局、重庆轮船集团公司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

发电试验的成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一种新的发电模式或将开启。

建在船上的发电站 年发电900万度可供约2000个家庭使用

“杰兴11号”发电船长68米、宽24.9米,船体最初安装有5组长达4米的大型叶轮,加上船体本身高度,整个船像展翅大鹏,船体自重达500吨。

白存新说,发电船的发电原理和一般水电站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把发电站建在了船上,变成可移动的水电站。利用江水落差带来的动能推动叶轮旋转,叶轮再带动发电机组最终形成电能。

与水电站相比,发电船还有一个优势是没有枯水期和丰水期之分,基本能够实现24小时发电。“只要长江还有水,我的发电船就能发电。”白存新自信地说。

50多人的班组建造“杰兴11号”发电船耗时一年半,几乎是修造一条普通内河船舶的3倍。按照设计,“杰兴11号”发电船配置5组相互独立的发电机组,每组每小时设计功率为300千瓦。如果满负荷运转,除去损耗,“杰兴11号”的年发电量将达到900万千瓦。

900万千瓦,是个什么概念?

按五口之家平均每月用电300—400度估算,每个家庭每年用电5000度,这艘发电船900万千瓦的年发电量可供约2000个家庭使用。

此前,由泸州海事局牵头的“水车式双轮发电船”科研项目已向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申请立项,并获得省交通运输厅批准。

泸州市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电船最大优势,就是摆脱了水电项目中大坝的制约。可以做到不筑坝,不移民,不影响航道和环境。

再造新船:项目难立项、资金问题成掣肘

合江县泸州玉宇电力有限公司副总李剑明把发电船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这种新奇的发电方式当即就有几个感兴趣的人纷纷微信咨询发电船情况。一直关注发电船的李剑明说,与刚试水相比,现在发电船经过调试后发电达到了并入电网条件的。而且发电船发的电已经并入当地电网。

此前的一年时间里,白存新的发电船成功克服了在不同时间、不同水域,水的流速不一样、叶轮的转速不一样,造成发电电压不稳的问题。

这天发电船发电只运行了左侧三组叶轮,一台机组运行。并没有实现满负荷发电。1个小时发电200多度。

李剑明说,稳定发电之后,发电船还要在提高机组利用小时数、优化设计上下工夫。

“打算再造发电船,图纸都设计好了”,白存新说,“杰兴11号”只是实验性质,他还要进一步改良。下一批发电船的目标是直接生产。

新的发电船图纸已经设计好了——船身更长,76米,安装六组叶轮,发电功率更大。变速箱进行封闭式设计,看不到一个齿轮,发电声音更小。还要电脑控制,生产的电压一升高自动跳闸,控制中心由“杰兴11号”最多需要3个人减少到1个人操作,利用水压方便叶轮吊装、更换。

“发电船是新能源,绿色环保,市场前景很不错。”对于自己设计的发电船,白存新很有信心,但现在资金和立项两大问题成了他生产新发电船的掣肘。“杰兴11号”修建和反复改造花了1000多万。由于涉及长江流域,立项是一个难题。

“如果项目不立项,别人不愿意投资,没有资金来源,就没办法建造新船。”从16岁开始思考、设计发电船,快50岁的白存新希望能尽快找到合作人,批量生产发电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