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具有源远流长的海丝文化,自古享有“东方第一大港”、“四海人文第一邦”等盛名,今又被赋予“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诸多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顺势而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独占福建近“半壁江山”,更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三甲”。本研究中,笔者拟对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进行了一番粗浅探寻,以期为各界有为之士提供有益参考。

“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主要是基于陆上丝绸之路而得名的,最早是在《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三杉隆敏,1967 年)中提出该概念,现已经被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可。从我国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属于比较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外商贸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汉代,宋元时代开始逐渐繁荣,由此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一大重要海上经贸通道,最早史料记载在汉代已经开始通过海路进行对外贸易,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论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优势范佳平 Jiaping Fan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其始发港比较多,广泛覆盖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其中泉州从宋元时代开始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泉州的经济、社会、文化也在频繁的交流中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名城。近年来,随着国家“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古老的泉州港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泉州港的千年“海丝”基因传承

在绵延千年的海外交流史上,曾广为世界各国航海家和商人们所熟知的泉州港,其兴起和发展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总长约 421 公里,大部分为基岩海岸,形成了许多的海湾,水域宽,航道深,是个天然良港,有利于船舶停靠避风,海岸线曲折绵延,适宜以风为动力的帆船,海湾较多、水域宽广、海床的花岗岩结构及航道的深度,比较适宜停驻大型船舶。历史上,泉州先民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宜海条件,在沿海地带长期进行造港运动,形成了“三湾”(泉州湾、围头湾、深沪湾)及两江(晋江、洛阳江)范围内由众多码头构成的集群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频繁的海上贸易活动,孕育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的“刺桐港”。泉州港扼晋江下游,水道深邃 , 港湾曲折, 水陆交通便利 ,是一个天然良港。这一得天独厚的宜海条件,被泉州先民充分利用起来。据史料考证,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梁安郡的泉州,就已经成为西行出海对外交通的港口。在唐代,我国福建南部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手工业技术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本地区海外贸易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海上贸易逐渐频繁。唐代末期,黄巢起义队伍大举攻占广州,严重破坏了广州的正常经济次序,同时也为泉州港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在五代十国时期,长期占领泉州的留从效、王延彬等人非常重视海外经济贸易,从而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北宋前期,泉州港对外贸易已相当可观,12 至14 世纪,泉州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港口和对外交通的门户,也是中外商品最主要的集散地。那时,以泉州为中心,向东到日本和朝鲜;向东南到吕宋群岛、越南、柬埔寨;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孟加拉、印度;沿着印度半岛西海岸,直抵伊朗、阿拉伯半岛以及北非的地中海国家。这就是当年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活跃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是以泉州海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宋史》记载“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熙宁五年(1072 年) 宋神宗颁布诏书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泉州地区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市舶司,标志着泉州进入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的行列。元朝,泉州港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港,而且也是世界东方第一大港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泉州地区有大量外国商贾进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考证,世人逐渐知晓了古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泉州港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伟大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1 年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对泉州进行了全面考察,举行了海丝国际学术讨论,有效提高了泉州港在世界的知名度。

二、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区位优势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与“海丝”有着独特的因缘,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泉州在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泉州东临大海,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泉州人民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与大海波涛的抗争中,培育出敢于闯荡、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崇尚力量、崇尚自由,竞争意识、开创意识强烈。这是他们个体意识的自觉,也是群体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这就形成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包括舟船文化、航海文化、海神文化、宗教文化和从商意识、家庭意识、价值观念等内容。泉州悠久的舟船历史、发达的造船业、先进的航海技术、海上商品贸易、科技与文化交流、剪发纹身、错臂左衽、喜食海产等,都是海洋文化的具体表现,构成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泉州的对外开放,相应的带来文化包容。199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州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总领队杜迪安博士说:“我们看到泉州是一个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相遇、文化交流和平共处的城市”,“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在泉州得到充分体现”。开放使泉州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在这里,有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交融的红土文化,有东西方文化和多元宗教文化兼容的海洋文化。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人类文明,虽然经历了沧桑变化,但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泉州历来就有对外通商和友好交流的传统。许多商人、旅行家、僧侣等各种人汇聚泉州,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这些宗教文化和泉州本土的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互相辉映,形成了泉州独特的文化特点。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泉州受到过各种宗教文化的影响,在当地的文化和文明发展史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因此泉州堪称是“宗教大观园”。景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等外来宗教聚集在这里,与原来泉州的儒、释、道文化友好相处,互相渗透,相互吸收,进一步丰富了宋朝以来形成的“泉南佛国”文化,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泉州具备诸多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贸易基础优势。除了具有千年“海丝”基因优势外,近年来,泉州市的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抵近300 亿,其中有超过一半的贸易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进行的,泉州与东盟、中东国家的投资交往也非常紧密;二是泉州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作为连结东西方、沟通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海上通道 ,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 是中外人士共同努力开拓的结果, 其中也留下了华侨的足迹。泉州一直以来都是著名的出海港口,海外华人主要都是从泉州出发,因此其被称之为“侨乡”,泉州本地区人口已经达到800万人,而经泉州乔迁至台湾、海外及祖籍泉州分布国内各个地区的总人口达到2700 万人,而与泉州有特殊渊源的人口达到3500 万人。商业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主要活动内容, 也是华侨的一项重要职业。泉州华侨作为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支重要力量 , 在沟通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都是泉州发展的主要人脉资源;三是拥有较高的文化认同感。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沉淀,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1982 年被国务院授予“历史文化名城”;2013 年被中日韩文化部门联合评选为首批“东亚文化之都”,由于泉州的历史文化深厚,人口分布较广,这也为泉州的经贸、文化等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具有港口优势。泉州的港口基础好、潜力大,拥有与其他地区港口航运合作的多个项目。五是具有显著的产业技术优势,在泉州地区拥有全国领先的纺织服装、制鞋业、石化等产业,年度销售额占到整个制造业收入的50% 左右。六是具有产业优势。在产业发展中,泉州的石化、鞋业及纺织服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制造业销售总收入中这三大产业销售收入约占一半。上述这些优势就是最强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泉州就能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三、抢抓战略机遇重塑千年古港新辉煌

“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才有泉州的千年古港,才有泉州的千年古城。”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说,辉煌的海外交通史,让泉州保留的“海丝”史迹星罗棋布,不胜枚举。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摩尼草庵),中国现存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群(九日山)等等。作为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聚集地、交汇点, 泉州市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优势,着力平台建设和机制探索,加快打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积极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掀起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机制化”建设的高潮。在2014 年11 月,泉州市承办了首次“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圆桌会”,这是首届中国(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会议汇集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政府代表、商会及贸易促进机构,来自12 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大使和商务机构代表等,在会上共同发布了《关于建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机制”倡议书》。2014 年11 月25 日,泉州市承办了首届“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艺术节吸纳了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等多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著名艺术家参与。

泉州作为我国重要的出海港口,见证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进程。当前,泉州面临“海丝”和“自贸区”战略双重机遇,泉州市正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真正融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机遇中,促进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产业腾飞,积极打造新丝绸之路的海上门户,重新谱写“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壮美诗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