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筑健康屏障 提升幸福指数

——港口区建立多维度医疗救助体系

开展多维度的医疗救助工作,是阻断贫困之因的治本之策,更是港口区决战脱贫攻坚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举措。今年初以来,港口区统筹卫计、民政等部门资源,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倾力为城乡困难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11月7日上午,港口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细心指导辖区低保户周翠宁为其儿子林世康填写《防城港市大病救助申请表》。周翠宁家住港口区白沙氵万街道沙氵万社区。2014年5月,她年仅19岁的孩子林世康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随后,林世康远赴北京人民医院求医治疗。经过长达两年的治疗,林世康病情终于好转,于今年8月出院回家。两年治疗费高达130多万元,这对于周翠宁一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所幸社会各界为林世康筹集爱心善款近百万元,但周翠宁一家仍担负着3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得知情况后,港口区民政部门在2014年依据困难家庭大病救助标准对林世康救助了6000元,并于2015年1月帮助这个家庭3人申请低保,每人每月领取280元城镇低保。今年,港口区民政部门又根据城乡低保户大病救助的最高标准为林世康救助了1.2万元,并将病历等有关材料递交市级民政部门,申请二次救助。“现在的小孩恢复得很好,差不多好了。等他身体完全康复,他还要继续读书考大学。”周翠宁一家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家住沙潭江街道 [堪] [碰]港村邓屋组的苏伟梅,也是港口区多维度医疗救助体系的受益者。

苏伟梅于2013年不幸患上子宫癌,3年来治病花去将近9万元。平时,苏伟梅夫妇以打零工为经济来源,既要治病又要抚养3个孩子,这让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港口区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帮苏伟梅一家申请到农村低保,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8月底,苏伟梅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后,沙潭江街道民政办又主动帮其申请到6000元大病救助。申报了这个救助后,港口区卫计局还报销了2000元医药费,让她减轻不少压力与负担。现在,苏伟梅正处于康复期。

给力的“民生政策”,催生给力的“幸福清单”。

今年7月,港口区制定实施了《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将2370名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体系。为进一步发挥医疗救助的兜底作用,港口区通过在政务服务窗口设置一次性告知单、走访困难群众宣传以及“互联网+”等宣传方式,宣传救助政策知识,让优惠政策家喻户晓。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钟伟年说:“港口区纳入救助体系的2370名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之后,申请救助可分四步走。一是先到新农合报销;二是符合大病保险报销的由大病保险报销;三是符合港口区民政医疗救助报销对象,由民政部门报销;四是余下个人支付仍困难的,由卫计部门医疗救助报销,报销比例高达80%。”

只要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各类补充保险等补偿后,仍难以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港口区及时给予救助。对重点救助对象不设救助门槛。对低保对象在年度救助限额内,住院自付合规费用按90%的比例救助,年限额1.2万元;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自付合规费用按100%比例救助,年限额3万元;对低收入家庭住院自付合规费用按80%比例救助,年限额6000元。

此外,港口区探索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从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扩大至低收入家庭(包括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的重度残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及因病致贫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等。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资助率达到100%。今年已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医保129人,资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1074人,给予城乡困难群众门诊救助56人次,住院救助263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34.98万元。

在打造多维度的医疗救助体系中,港口区民政与卫计部门建立起联动机制,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资料,由民政部门主动提交给卫计部门,变“群众多趟走路”为“部门数据跑路”。暖心的服务,让群众经济压力与精力“双减负”。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