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登上门机俯视港口,他便立志成为一流的港口技术工人。他30年如一日,白天爬设备,晚上啃书本,从一个职高毕业的普通电工,成长为兼跨软硬件两个领域的电气控制专家。

河北工匠:港口上的技术标兵张海波

在河北港口集团秦港杂货公司散粮站,张海波登上7层楼高的仓顶作业平台,在刮板机速度传感器上安装新型防水装置。这是张海波正在忙碌的任务之一,完成后能够有效保护传感器不受雨水腐蚀。

张海波现任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杂货公司散粮站副站长,高级电气工人技师。1987年,张海波刚从秦皇岛技校毕业就分配到秦皇岛港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工。入职不久他就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维修一台40多米高的大型门机。

张海波:“所有的电气线路图纸100多页,对于刚毕业的技校生想短时间把图纸吃透,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困难。不论白天黑夜,看完图纸就和实物进行比对,然后用表测量。门机一天不知道爬多少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3个月时间,他就能熟练的处理门机常见故障。为了提高专业能力,张海波几乎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上,先后学习了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自动控制等50多门课程。

凭着过硬的技术、踏实的作风,张海波在青年职工中脱颖而出,被公司调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散粮站工作。为尽快熟悉工作,他天天盯在现场,在最短时间内把散粮装卸系统的84个大型设备和400多个各类控制闸阀、传感信号全部熟记于心。

张海波:“一个问题解决,半天就回不来,有时候中午没有时间吃饭,晚上干到三更半夜这都是常事。”

满载小麦、玉米、大豆等散粮的巨轮从世界各地来到秦皇岛港,中转枢纽就是张海波所在的散粮站。2011年,散粮站2号卸船机老化、损坏严重。生产厂方又对技术严格保密。张海波接下了这个棘手的改造任务,他带领技术人员编辑了9000多条次相关程序。

张海波:“连续加班加点。从8点一直干到半夜三点。只用了28天把这个工程做完。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在调式状态,最后彻底停机进行线路重新的改接仅仅用了两天。对生产几乎没有影响。”

2013年5月,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公司成立“张海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并开设培训班。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经完成创新技术改造41项,培训学员300多人次。

张海波的徒弟王帅:“对我们这些年轻人起到很大鼓舞作用,从大学出来到企业接触实际的设备,师傅通过教学让我成长很快,现在的电器维修能够独当一面。”

截至目前,由张海波主导的技术改造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达到3600多万元。很多单位高薪聘请他,但每次都被张海波毫不犹豫的回绝。他深深的眷恋着这片孕育自己成长的蓝色土地,更牵挂着那一台台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的设备。

张海波:“从港口成长起来,单位把我培养出来,不能说有个高新好待遇就走,人还得有感恩的精神。”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