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港口就是船只装卸、进出口贸易?在董家口港区,港口已经不再只是交通运输枢纽,而是一个具备完整循环经济链条的现代化港区。日前,笔者走进海晶化工等董家口经济区企业发现,临港产业正在快速崛起,通过港口合作和循环经济体系,董家口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激发出更多新动能。

海晶化工是董家口“前港后厂”模式的典型代表。日前,笔者走进企业园区,办公楼正前方是一个巨大的水池,绿化配套齐全,从外观几乎看不出是个新材料企业。园区内整洁、安静,没有货车来回穿梭。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自建告诉笔者,企业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青岛港、海湾集团三家合资,在距离公司10公里左右的地方建起了液体化工码头。“我们的主要原料是乙烯、二氯乙烷等,船运到港口后直接通过管道运至公司罐区,生产的产品也可通过管道直接装船外运。光原料方面一年运费就能降低三四千万元。”

连接码头与园区管廊实现了船舱到罐体的无缝对接。高自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烧碱装船为例,400吨/小时的流量,足以保证万吨货轮24小时满载离港,是汽运30吨/小时流量的十多倍,并且不会出现上百汽运车辆现场排队叫号、等候的拥堵状况;从安全方面讲,用车频繁装卸,安全风险较大,而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安全系数更大。

除了工艺、技术的革新,产品也在升级。过去,海晶化工的产品大多应用于管道、普通塑钢门窗等领域,而现在产品更高端,甚至能替代部分美国、日本的产品。企业产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公司有1300来人,产能只有14万吨。而升级后的产能达到30万吨烧碱、40万吨聚氯乙烯,人员是600多人。”

事实上,董家口港区早就不仅局限于船只装卸和进出口贸易了,“前港后厂”模式正在这里每天上演着。依托深水大港优势,布局建设循环经济区,培育建设国家级精品“四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粮油与冷链基地、航运物流基地。“前港后厂模式不但极大节约物流成本,也有利于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拉长临港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管委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全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