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环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拥有陆海交汇联动的先天优势和基础功能;12.5米深水航道贯通至南京港后,南京下游港口实现江海连通;上海港是长江经济带的入海门户,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宁波舟山港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是天然的深水良港。”7月7日,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行采访团,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国毅对长三角地区港口情况如数家珍。

近年来,长三角港口群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推动下,省内港口资源整合成效初现,省市间合作稳步推进,为长三角港口群协同融合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加速

在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丁莉看来,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在我国与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2016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中,长三角港口占5席,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分列第一和第四。而在1997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中,长三角港口中只有上海港位列其中,排在第十一位,总箱量在百大港口总量中占比不足2%。

如今,长三角地区港口产业“蛋糕”正越做越大,而在“蛋糕”内部,区域港口资源优化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

今年5月,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南京、连云港、苏州等沿江沿海8个市的国有港口企业整合并入该集团。江苏省港口管理局局长朱培德介绍,一个月后,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意见》,推动全省港口集约发展、转型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具有区域枢纽功能的航运物流中心,培育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特大型港航集团。

浙江省则成立了省海港委,组建省海港集团和宁波舟山港集团,统筹航线布局,推进港口一体化经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任忠认为,浙江从行政资源、港口资产和港口运营方面“三管齐下”整合港口资源,已基本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和7个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发展格局。

省内港口一体化,带来的是港口实力和区位经济优势的双提升。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党委委员宫黎明告诉记者,两港合并有效地避免了同质竞争和无序竞争,2016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22亿吨,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扩大合作“朋友圈”

在江苏太仓港长达38.8公里的岸线上,87个大大小小的码头泊位星罗棋布。其中,靠泊着两艘10万吨级“大块头”矿石船舶的武港码头格外显眼。

2009年,武港码头投建之时,原宁波港集团就已经投资入股。如今,仅有4个泊位的武港码头释放出巨大动能,已成为长江沿线重要的进口铁矿石中转基地和主要进口铁矿石贸易基地。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重要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太仓港还与上海港联合推出了“沪太通”物流模式,客户只要在太仓港办理通关后,即可一路航行至上海港洋山港区,直接装船出海。这样一来,集装箱进了太仓港就等于进了上海港洋山港区,每标准箱运费比传统陆路运抵洋山港区节省成本200至400元。

“在不远的将来,苏浙沪三地港口会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合作。”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鸿表示,“那时候我们可能不再谈论一个省的港口一体化或者资源整合,而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

港航信息一体化

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监控屏幕上,不同颜色的光点不停闪烁。点开任何一个光点,船舶名称、船舶类型、货物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作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已覆盖浙江省内主要港口,正在辐射整个长江沿线港口。

放眼全球港口区域融合,除了以资本、平台、基础设施等“硬件”一体化为抓手之外,也离不开政策、规划、策略等“软件”的保驾护航。

在7月11日中国航海日主论坛上,记者获悉,国家层面也将制定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推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化解局部地区供给过剩矛盾,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和集约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营运效能,推动航运服务业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提升长三角港口群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和作用。”徐国毅告诉记者,长三角港口要由分散竞争向协同合作发展,着眼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港口网络规划与布局,以资本为纽带、多式联运为契机,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同时推动航运服务由聚焦“船舶服务、港口服务”的核心服务产业向兼顾“船舶代理、修造服务、劳务经纪、船舶检验”等支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长三角港口群集疏运和现代航运服务双轮驱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