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长达3752km、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大陆总岸线和众多优良的深水港湾是福建独有的宝贵资源。港口既是福建连接水陆域的重要枢纽、物流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更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推动海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福建省港航行业改革攻坚力度最大、建设投资最高、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五年。这五年里,福建港口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沿海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港口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从分散到集约,扬长补短港口发展持续发力

通过多年的深化改革,福建港口整合形成了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和泉州港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港口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口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港口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

港口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至2016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4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8个,占34.15%,10万吨级以上(含10万吨)泊位30个,配套建设了10—30万吨级深水航道;货物吞吐能力从2012年的3.62亿吨上升至2016年的4.74亿吨,实际通过能力近7亿吨,实际通过能力超1800万标箱,具备靠泊世界各类主流最大船舶的设施条件,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厦门港建成国内首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远海集装箱码头,可靠泊世界最大级别集装箱船;嵩屿码头可同时接待两艘20万吨级以上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湄洲湾港建成中化斗尾30万吨原油码头、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秀屿港区秀屿作业区LNG专用码头等一批专业化高等级码头。

港口生产运行持续向好。2016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08亿吨,其中集装箱1440万标箱,较上一年增长5.6%,其中江阴港区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6万TEU,比增14.3%,增速在全国沿海集装箱专业化港区中排名第一;全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4845.94亿吨公里,较上一年增长12.7%,增速居全国沿海第3位;全省船舶运力新增38.8万载重吨,达932.5万吨,在全国位列第7位,其中平潭运力首次突破百万载重吨大关,1家航运企业在A股成功上市;沿海集装箱航线总数达327条,较去年新增37条;闽台“小三通”客运航线自开通以来,累计运载旅客超1500万人。

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加速崛起。作为福建港口发展的“龙头”,厦门港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正逐渐打造成为“全球品牌”。五年来,厦门港作为国际一流集装箱枢纽港的表现可圈可点:2012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720万标箱,世界排名第19位,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960万标箱,世界排名上升至第15位。与此同时,厦门邮轮母港的发展也同样毫不逊色,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的母港运营始于2010年“歌诗达浪漫”号的靠泊,2016年接待国际邮轮79艘次,其中母港邮轮65艘次,邮轮游客20.9万人次,可停泊邮轮吨位最大达17万吨,双轮、三轮同靠频繁出现,邮轮产业成为厦门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内联到外拓,开放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容

港口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福建持续加强以港口集疏运体系为重点的陆路通道建设,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方式衔接日渐紧密,福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陆上运输通道进一步畅通。建成湄洲湾北岸、江阴港区和可门作业区疏港铁路,全省疏港铁路达到7条;可门、江阴、招银、斗尾和湄洲湾北岸等开通疏港高速公路,疏港高速路网不断延展;开通“厦蓉欧”班列,进一步推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缝对接。福州港江阴港区于2014年底启动海铁联运,2017年1—7月发箱量即突破1万标箱,大幅超越上年度总量。

港口物流通道作用日益凸显。福建积极拓展港口腹地,不断加强与内陆中西部省份合作,港口作为内陆省区“借闽出海”的通道效应持续扩大。港口腹地拓展到赣、粤东、浙南和长江流域部分省份,建设了吉安陆地港、赣州陆地港等多个陆地港项目,外省大宗货物通过福建港口“水水中转”业务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外省经过福建港口进出的货物达1543万吨,相对2010年的826万吨增长了86.8%。泉州港开通内贸集装箱航线78条,2016水水中转总箱量达69.85万TEU。

闽台海上交流更加密切。福建成为两岸客流、物流的快捷通道。2011年至2015年先后开通平潭至台中、台北、基隆客滚定期航线,厦门至台中、基隆的客滚定期航线,以及福州黄岐至马祖北竿客运航线,而2006年开通的泉金航线进出旅客流量也在平稳增长,从开通初期的每天2个航次,发展至2017年每天10个航次,2017年8月17日单日客运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1119人次,闽台客运航线已成为两岸人民往来的重要通道。

福建港口与海丝沿线国家及地区间连接更加紧密。据2016年12月统计,福建已开通港口集装箱外贸航线共138条,当月航班585班,其中到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地中海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共37条,当月航班140班。2016年,福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03亿吨,外贸集装箱871.2万标箱,其中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地中海等有关国家和地区间进出港货物吞吐量达8552万吨,集装箱186.17万标箱。2017年,福州港开通福州—菲律宾马尼拉、福州—越南—泰国航线,泉州港开通“泉州—越南—泰国”航线和“泉州—菲律宾马尼拉”航线,港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福建港口“朋友圈”持续扩容。厦门港与美国迈阿密港、马来西亚巴生港等8个国家共12个港口结为友好港;福州港与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州桑坦德港、马来西亚巴生港、马来西亚马六甲港等结为友好港;泉州港与台湾高雄港结为友好港。同时,福建还积极鼓励支持实力较强的海丝沿线国家及地区港口企业以独资、合资或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开发建设和经营港口,目前已有新加坡、印尼、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参与福建港口建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码头共33个泊位,在建及拟建的码头项目共有18个,总投资约120亿元。

从管理到服务,增效提质吸引航运要素集聚

降费减负为企业加力。2017年4月,福建省就进一步规范港口收费行为、降低港口收费及降低货物运输费用发布9条措施意见,将港口收费项目从原来的45项归并为18项,并通过落实各级港口收费减免政策、强化港口经营行为、降低港口作业费用和强化收费监管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加力。据测算,仅这一项政策,福建省港口收费平均每年可直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约4.8亿元。

政策扶持鼓励航运发展。2014年至2018年,福建省级每年安排约2.5亿元用于鼓励航运业和港口集装箱发展,其中,每新增一条国际航线奖励50万元,每新开通一条省外至福建港口的集装箱“五定”班列奖励100万元,并对航班加密、集装箱国际和内贸中转、外贸内支线中转、集装箱海铁联运等分3档进行奖励,吸引航运企业增开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密航班。此外,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市也分别出台航运业扶持政策,激励航运业发展。

简政放权提升审批效率。2015年以来,陆续下放“水运工程竣工验收”、“港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船舶、海上设施检验”、“经营水路运输及其辅助业的许可(三资企业除外)”等多项省级行政许可至各港口管理局或设区市交通局,通过加快推进“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三集中”改革,行政审批效率有效提升。厦门市首创“涉船业务三方(海事、船检、水运)联合办证模式”,简化流程、减少手续、压缩办证时间,为企业大幅缩减办证成本。

从传统到现代,“智慧港口”引领未来

港航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福建大力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开展涵盖港口经营管理、安全管理、港口设施保安管理等在内的港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启动全程电子化监控的水路交通运输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互联网与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为行业用户服务及行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建成福建省港航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接入各类视频监控资源近1000路,接入船舶卫星定位信息约350路,港口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

“智慧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正式发布,通过数据采集、指令推送、自动化处理等全流程数字化作业,集装箱进出口实现全程信息实时、准确交互共享,港口物流业态系统运作效率和水平大幅提升。湄洲湾港启动海上航运中心建设,全国首家油化品航运电商平台落户湄洲湾港,湄洲湾港口局携手泉港区政府,与福建海之讯网络公司签订泉港区“一基地五中心”数据合作战略协议,明确以海上航运服务中心为核心,搭建 “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航运物流服务平台”3个平台。泉州港全面投用“随身引航”AIS导航系统,并成立引航科技小组,成功引领“东方盛”轮靠泊泉州船厂30万吨级船坞,助力泉州修船业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