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洋山四期)正式开港试运行,这是中国第3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显然,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而言,洋山四期是“集大成者”,代表着更多的箱量、更高的效率、更深的内涵以及更远的未来;对于国内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发展而言,洋山四期是中国“智造”的标杆;对于国际市场而言,洋山四期则意味着中国后来者居上,由“大”变“强”。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

  一期→四期,12年轮回

洋山四期拥有7个大型深水泊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

往前追溯12年,2005年的12月10日,上海港洋山港区一期码头(洋山一期)正式开港。从此,上海港开启了全球第一的追逐之路。

作为中国首个在海岛建设的港口,洋山港区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港贸易量的快速发展,瓶颈凸显——黄浦江内码头岸线满足不了货运需求,此外,长江口进港航道水深太浅,远不能适应集装箱船大型化发展的要求。1996年,国务院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题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跳出黄浦江,越过长江口,到大海建深水港,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2002年6月,洋山一期正式动工,2005年12月竣工投产。随后的几年中,随着洋山二三期陆续建成,洋山港区交出的“成绩单”可谓不负众望。洋山一至三期共有16个深水集装箱泊位,累计建成集装箱深水港码头岸线5.6公里、集装箱堆场8平方公里,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500万TEU。建港第一年,洋山港区便交出了323.6万TEU吞吐量的成绩(此时整个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不到2000万TEU)。此后,洋山港区的发展带动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增加。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74万TEU,超过新加坡的2994万TEU,首次登上全球集装箱港口“榜首”。随后的2011年、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分别达到3253万TEU和3362万TEU,继续巩固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到了2016年,上海港凭借3713万TEU,连续七年坐稳全球港口头把交椅。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超过4000万TEU,将继续蝉联榜首之位。

洋山四期作为洋山港区的收尾工程,将展现出更为成熟的风采。洋山四期位于洋山港区最西侧,东海大桥以南,依托颗珠山岛及大小乌龟岛,主要由围海填筑形成,平均陆域纵深约500米,总用地面积约223万平方米。

开港12年,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外海集装箱港区,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据上海港总吞吐量的40%以上,当之无愧地成为推动上海港从大港向强港迈进的重要引擎。伴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纵深发展和自由贸易港的即将率先落地,洋山港区的发展将一路顺势而上,加速制度创新,从数量走向质量,从人工走向自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